曾鸣戏言(195)常识不是说过一千遍的谎言

标签:
词作家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读书多,思想多;阅历广,见识广。越是胸怀世界,越是接近常识;越是厘清历史,越是接近逻辑。常识不是说过一千遍的谎言,逻辑不是权力和既得利益者的游戏。当然,“知识越多越反动”,“中国只适合搞专制”,这也是一些人信奉的常识和逻辑。
价值观的问题,不是可以通过讨论和争论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很多人自己都没整清楚,忽左忽右,说一套,行一套。所以,凡是遇到有关价值观的讨论,我就充耳不闻,刷屏喝酒上厕所。绕道走,是我对持异见的朋友们,最大的尊重!
一般而言,逻辑就是一种思维规律。逻辑是一个开放而又必须依附于特定事物上的思维体系。比方同样是反映一个生活场景,戏剧和诗歌有不同的表现逻辑。戏剧的逻辑依据,是寻求环境和事件对人物行动产生的影响等;而诗歌的逻辑依据,则是表达诗人内心对环境的观照和所产生的情绪等。显而易见,戏剧逻辑是由外而内的思维规律,诗歌逻辑则相反;戏剧会更多追求事理的逻辑性,而诗歌追求情理;两者殊途同归的,是哲理。这种差异,是由艺术形式本身决定的思维规律。戏剧代表观众视角,诗歌代表个人视角。从这个意义上讲,戏剧美学,就是戏剧逻辑学。虽然诗无定法,但大量的诗论证明,诗歌写作和审美,离不开对逻辑的探寻。
插曲不同于主题曲,插曲不一定负责价值归纳,只需要提供戏剧依据,强化戏剧效果,推进作品情节等。插曲要依附于舞蹈、影视、戏剧作品而存在。主题曲可以追求独立存在价值。插曲属于功能性音乐。我们一些艺术从业者,在创作之前没有搞清楚作品属性,厘清一些常识性问题,下错了力,就难免会走弯路。
地域性格特征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比如湖南人的“霸蛮”和“耐烦”,北京人的“侃大山”“通达”,上海人的“腔调”和“小赤佬”,广东人的“务实”和“拼劲”,东北人的“杠杠的”和“忽悠”……这些特征,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有所侧重。跨地域表现的情况也有。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的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