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了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制作的美国当代剧作家马里奥·弗拉迪的《受害者》首演,在感受到了戏剧文学强大的冲击力,获得了饱和的审美愉悦之余,对照起中国当下戏剧创作观念与模式,不免忧心忡忡。我们从一部戏的立项,到申报某某基金、评奖等等,都有一张表格让你填空,其中最重要的一栏就是“主题思想”。没有人能绕得过去,这是从小学做作文就要面对的功课,你不能说没学过。
如果《受害者》这部杰作,也是奔着几句生硬的“主题思想”去的,它还能演到广州一个叫沙河顶的地方来?一部大戏,让人两三句话就说清楚要演什么,那还演什么呢?不要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戏演下来,你总得留那么几个常演常新的坑,让观众去收获几个自己的思想的萝卜吧。戏剧的生命力,植根于它生机盎然的艺术张力之中,你要真把观众当傻子,那你可就真没戏了。
我这人一是少见多怪,二是容易冲动。见到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就乐意高声叫好,且不管这作品是出自朋友还是陌生人之手。不玩高深,不怕露怯,看了一出好戏,别把自己憋出毛病来。当然,我的确也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看见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也不乐意藏着。
新华社公布了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撤销了十六个获奖项目。以披露真相为天职的新闻行业,竟存在如此大规模弄虚作假,操守丧失的所作所为,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又由谁去捍卫?新闻作为社会的良心,公信力是它的底线。对于历届“中国新闻奖”而言,这份名单也许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对于整个中国式评奖而言,那更是九牛之一毛,小巫见大巫。这让同仁们,国人们,情何以堪!如果靠“封笔、封嘴、封帖”能换来良好的舆论环境,那天气预报不再播报“雾霾”,也就果然能够根治大气污染了!
为什么国内外多项调查显示,学者、科学家、艺术家、脑力劳动者人群的寿命要明显高于平均线,呈现出更好的精神状态呢?我想,除了他们拥有相对稳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外,强烈的求知欲才是保持他们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你会发现,不论是少年成名还是大器晚成,他们都能保持一如既往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他们对过去和未来总是充满足够的好奇。
而这种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又激励和暗示着他们对生命抱有更为乐观的预期。所以,学习,只有学习,才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才是永葆青春的秘密。而学习不是某些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的权利。
学习带给人自信,不仅是思想的自信,也有生命的自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