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戏言(169)晚会是世界上一个稀有品种

标签:
词作家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我们敬重一个人,那是因为他值得敬重,如果他自己也这么认为,那就不值得敬重了。
正本清源,表达自己认为的真知灼见,本来是知识分子的本份所在,曾几何时,却成了一种稀罕的品质。理性质疑和仗义执言,本是一个社会宝贵的文化资源,而当“雾霾”都被封杀在污浊的天空中时,那一件件知识分子光鲜的外衣下,包裹着的便只能是一些畏缩可悲的灵魂。
我约近十年没看过春晚了,不是不想看,是怕看了后悔。央视以前还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度,动不动封杀湖南卫视和其它电视选秀捧红的歌手。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央视春晚也的确有过使很多人一夜成名,身价倍增的纪录,然而,现在它却再无造星能力,更难推出作品;现在它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抛砖引玉,在网上造就了很多精彩吐槽的段子。春晚对全民智商和幽默感的提升与培育,有目共睹,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看,没有春晚,年味会更淡,会更寂寞。
我没有资格评论春晚,因为我确实没有看。电视机好像开在那里,在长沙的暖冬里,守岁,要不要这一炉火也无所谓。我没有兴趣去评论一炉火。
就世界范围而言,晚会是一个稀有文艺品种;就中国文艺史而言,晚会也是个新品种。在艺术院校的教科书上,找不到晚会这个章节;在文艺院团序列中没有晚会专业剧团设置。但晚会却早已成为花钱最多,打造声势最大的演出平台。它的教化功能,快速响应、雅俗共赏、综艺集纳、便于展示等功能,获得了主要是来自官方的青睐。我并不反对晚会,有需求就有市场,事实上,从晚会概念延伸而形成的各类演艺秀已很多,晚会也给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更多演出和就业的机会。问题是,我们有多少人在研究晚会;有多少人是用自己真正的才情在做晚会。我们很多晚会节目的创作和编排,成为了反艺术规律的急先锋和反面案例,这才是真正令人悲哀的所在。
作为红尘世界里的一具行尸走肉,我从不要求自己应当怎样怎样;而在精神的家园,灵魂时时与我对话,它要求我应当怎样怎样。
做人,当孙子,我没含糊过;当儿子,我没含糊过;当丈夫,我没含糊过;当父亲,我没含糊过;当一切应当担当的,我没含糊过。但我就是含糊过我自己。我觉得这当是爷们,是现在说的那种老炮!
写歌词妙在似是而非。谁要纠正我一首歌名说,应当是洞庭送我“一壶酒”,而不是“一湖酒”。那也没错,但这样一写,人家唱的还有这么好的底气吗?
这是一个全民皆拍的时代。吃饭不重要,重要的是拍照;旅游不重要,重要的是拍照;聚会不重要,重要的是拍照;看演出不重要,重要的是拍照。有图有真相,但生活的真相,为什么却越来越少。有人说文学是虚构的,不可当真,但虚构是为了揭示比现实更真实的真实。请相信,你拍到了什么,并不意味着你真的看见了什么。而这,就是在现实和艺术之间,还有新闻存在的充分必要。
前一篇:曾鸣2017春节小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