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鸣词言(98)音乐人的公益精神

(2016-02-22 16:31:12)
标签:

文化

分类: 曾鸣词言

曾鸣词言(98)音乐人的公益精神

我说过冼星海身上有股音乐人特有的“公益精神”至今仍在众多音乐人身上发扬光大,其实无需列举别的例子,就说参加或没参加演出音乐剧《烽火·冼星海》的南方歌舞团青年演员们吧,我与他们合作创作过讴歌武警少尉郑益龙“舍己救人,英雄牺牲”的大型公益歌曲《珠江英雄》。全团总动员,一个不能少。两天之内,从歌词到
MV,无偿奉献,吃盒饭,睡沙发,通宵达旦,甚至连身怀有孕的演员也携手上阵。在他们身上,就充分体现了音乐人的公益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的重合与延续,大大缩短了他们与冼星海之间的心理距离。“冼剧”是一部具有音乐人胎记与气质的戏剧。


创作需要运用通感手法,审美需要建立通感观念。而通感并不是简单使“五观”的感觉产生移位效应,更不是使人产生感知幻觉。通感是建立在高度复合的艺术理念之上,理性打通人们美的综合感受的手法与能力。通感是人们一个触类旁通的艺术感官。

 

西方的音乐剧生产,在一百多年的商业演出经验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这也是音乐剧得以后来居上,方兴未艾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当下中国,随着旅游等新兴文化市场的崛起,各种音乐剧的生产模式也在不断聚合、裂变、壮大之中,音乐剧生产的基地化、驻场化、工厂化、众筹等业态和产业链正在形成。

 

一条黄河从天而降,一条红围巾从太行之巅无声飘落——由南方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便是以红黄这两大鲜明的中国“特色”拉开了首演的帷幕。以至于半年之后的今天,我应约为即将晋京献演“冼剧”撰写这篇剧评的时候,萦绕于脑海的,依然是那强烈的戏剧色彩。一部戏剧,题材是她的胎记,色彩就是她的气质。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正如当今互联网技术一样,创新是音乐剧基因。音乐剧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演剧观念和形式上。而随着上个世纪科技的迅猛进步,音乐剧在技术呈现上的创新也成为了最显著的气质。但不论如何创新,我们应当首先确立的是音乐剧的“戏剧身份”。西区故事》《悲惨世界》《》《歌剧魅影》《音乐之声等等,都是“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剧模本。

 

https://mmbiz.qlogo.cn/mmbiz/ccSUkJfaLdpOOLRKEyuFiawPLkibeYzaRI7kgL0xJ5rpQjlL92h9fwjoXYa4s8qaVtl5icFZ0YHcDfUJNiaYmXHHUw/0?wx_fmt=jpeg

五个赤裸的男孩,正雀跃着跳入河中。这是新加坡第一代移民孩子生活常态的瞬间写照——《第一代》这件新加坡标志性的雕塑,正是以细节的力量凝聚和定格了一个时代缩影。带给了人们无限想象与感怀。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不是只有宏大的叙事才能记录一个时代的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