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词言(92)作为一个编剧···

标签:
曾鸣词言文化杂谈 |
分类: 曾鸣词言 |
写歌词,的确可以写些美好上口,而无多少内涵和新意的句子,供人唱唱,解闷消愁。要不,怎么会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说呢。但是,你不能就此自以为是,自以为得道,放弃阅读与思考,丧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无他,文如其人,做人,得有骨头。
人们总希望用艺术的方式来诠释和传播一些成熟的想法。殊不知,这恰恰削弱了艺术的能力,限制了艺术发挥的余地。艺术只负责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成与绽放,不负责成熟与成果。
艺术是发现问题的,技术是解决问题的。艺术是表达未知的,技术是实现已知的。如果不能发现问题,则社会将失去进步动力;如果不能表达未知,则人类将失去生活的意义。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当下中国很多编剧,自身观念陈旧,能力低下,唯利是图,唯名必贪,几近丧失创造价值的思想和知识储备。
有一种大师,对自身知名度和作品的变现能力,远远高于其生活自理和创作的能力。
创作乃创新之作,需要敏锐超前的判断力,看到一线成功的曙光就得行动,你才能获得相对大的成功空间。创作一个作品,你若希望连看大门的老头都看明白了再动手,那你就离看大门不远了。
搞创作,看到成功的可能性百分之三十时,就可以干了。看到百分之六十时,机会就不大了。看到百分之七十时,意思就不大了。看到百分之八十时,价值就不大了。看到百分之九十时,你就可以考虑改行了。
借用托尔斯泰的句式,一个人的优点大多是一样的,一个人的缺点各有各的差异。是故,所谓知人,就是知其缺点。唯知缺点,其才有进步空间。缺点,是一个人鲜明的识别度。
作词的,不要与写诗的对标。诗人一字千钧,意如深井。作词的要修音、诗、画、舞、戏、曲、灯、服、导、效、表……在我看来,诗人是专家,词人是杂家。诗人越精越显才情;词人越杂越有办法。
民歌不一定全部产自民间,但民歌必须立足民间,并符合大多数民众的心声和欣赏水平。所以,唱民歌的,如果有一颗唱通俗的心,才能唱出真正的民歌精神。
作为一个编剧,不论甲方乙方第三方,你只须代表受众方;不管产品作品宣传品,你必须保持人品。代表受众方,各方才可能有好的回报;保持人品,大家才可能打造极品。心若在水一方,文必落地生根,人且神清气爽,如沐春风。
作为一个编剧,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可以提供创造经济价值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甚至可以提供创造更多衍生价值的可能性价值。一个视编剧为无能和弱势行业的社会或团队,必然缺乏发展和创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