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词言(82)若无悲情,则喜不足喜

标签:
曾鸣词言 |
分类: 曾鸣词言 |
听谭维维演绎《老腔》,应证了我一个观点,艺术作品,全部算上——如无悲情,则喜不足喜。我之所以对“西北风”情有独钟,就在于她有一颗悲的核。雁过留声,风过无痕。风若有痕,必为伤痕。艺术叫人心动,先得叫人心痛。忽悠,搞笑,卖桥段,那叫玩意儿,消费一时可以,包不了浆,升不了值。
拿晚会当戏剧做,大气,强大;拿戏剧当晚会做,急功近利,必无出息。晚会的实质是一次性消费,是快餐,但包装可以经典;而戏剧的本质是庄稼,必须接地气,生根开花,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为什么湖南出民歌手,却并不盛产民歌?仅有的几首知名民歌中,《浏阳河》出自花鼓戏《双送粮》,《洞庭鱼米乡》和《挑担茶叶上北京》却是出自四川籍作曲家白诚仁之手,且都属创作作品,算不得正宗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算正宗民歌,出自湘西桑植,湘西山水峻绝,生存险恶,多悲情,歌走心,有痛感,故而流传久远。湘东南旱涝保收,小富即安,故多打情骂俏,油腔滑调。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若无悲情,则喜不足喜——这就是湖南难出民歌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中国文化中有两个腐朽的做法,一是书法表演,二是即兴赋诗。艺术创作,是感性与理性的自然生成过程,需要时间的淬火与打磨。不可否认,书法创作过程有一定观赏性,但一旦以卖表演为主,作品则必然成了次品。至于即兴赋诗,那大多是饮酒助兴,附庸风雅的把戏。即兴可以偶出好诗,但好的诗人,绝不可能出自即兴。
好的状态是,诗人活在当下,写未来,词人活在未来,写当下。
成功是指达到或实现了某种价值高度的事情或事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预期的结果。成功一词与“胜利、卓越、成就”接近。所以,不必动不动把上台唱两首歌,下乡演一场戏称之为成功。如果满足于轻而易举的成功,那成功迟早会害了你。
艺术表演,如果到了勉为其难的地步,给人的就不是温暖与感动,而是同情与不安了。
作词是相对于填词而言的;作曲是相对谱曲而言的;演唱是相对于视唱而言的。前者标注的是作品的原创性,后者偏重来料加工。当然,这并不代表对作品艺术价值的判断。
汉语信函,至善至美!当今的电话、QQ、微信,虽然弥合了时空,却割断了人际交往中的文脉!
现在一些商界、财经大佬,摇身一变成了脱口秀,摆几张椅子就开侃,名曰论坛,实则卵谈。明星派头,出场费数万,还得是赶场。没办法,花钱听歌,再好听,听了发不了财。花钱听大款侃大山,说不定就灵了一回两回呢。
听《中国之声》做了一个科比宣布退役的小通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为科比感动,为球迷感动,为央广难得一露的才情感动……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宣传和煽情,都叫人抵触。人与人沟通,说话得用心,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