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鸣词言(第60辑)

(2015-03-03 10:52:00)
标签:

音乐

曾鸣

分类: 曾鸣词言

曾鸣词言(第60辑)

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娱乐,但音乐决不等同于娱乐。电视可以拿音乐当娱乐做,但电视并不是传播音乐的最佳途径,因为最好的音乐,听见即看见。

 

电视台为了自身收视率,拿音乐做噱头,这无可厚非。可悲的是,一些所谓“导师”,拿音乐自做噱头,大做噱头,做大噱头。在收视率面前,同样显现出一副狐假虎威,奴颜婢膝的拜金丑态。这也许就是由他们“导”出来的音乐或音乐人,为什么大多会“从噱头始,到噱头止”的根本原因吧。音乐无国界,也无噱头!

 

一门学科,往往是需要另一门学科去印证与交换的。比如你作词,在研习了诗词学的前提下,又关注到了绘画学,那么,你就有可能在构思与构图之间,在韵律与色彩之间,在听觉与视觉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之间,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创作自由与创新机会。

 

一个不关注戏剧与绘画的词作家是不完整的。

 

打麻将不赌钱,等于炒菜不放盐;作词不炼字,等于玫瑰没有刺。有音乐的日子,与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不一样的。

 

做事可以越做越胆大,做人必须越做越心虚。这是对的。装下的东西越多,会觉得内心空间越大。

 

在我看来,文学作品的结尾无非两种,一种是很像结尾的结尾;一种是不像结尾的结尾。但一般而言,歌曲和戏剧,大多有一个很像结尾的结尾。

 

有人说,朋友圈是强关系,没错。但这种强关系如果不是建立在“三观”基础之上的,迟早会成为“僵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微博上的围观关系,来得更纯粹,更直接。

 

从传播效率着眼,获电视镜头青睐的人,大多都是会演的人。做得好不如演得好,写得好不如演得好,唱得好不如演得好……而这种电视文化生态,早已衍生到了现实中的各个角落。上至领导人,下至3岁小孩,现在人人都有了不错的镜头感。

 

当下有一种交情可以叫做“点赞之交”。点赞之交淡如水,也不错。只是人家发个讣告也点个赞,这就明显不妥了。在哪座山唱哪支歌,这很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