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词言(14辑)
标签:
感言必然曾鸣前台思路 |
分类: 曾鸣词言 |

·我作词的时候,较好的状态,是没写完上句想写下句:因为思路畅顺;好的状态是,写完下句想改上句:因为渐入佳境;更好的状态是,写完歌名便有了结束句:因为胸有成竹;最差的状态是,写完结束句不知道歌名在哪里:因为六神无主。通常的状态是,能一气哈成的,慢慢写;写不动的,随兴写——歌词是磨出来的。
·戏曲演员勾脸的过程,是一个外在塑形,内在入神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的演员虚拟成公众人物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戏剧体验过程,是一个整合演员与人物思想情感的对话过程。从生活走向后台,从后台走向前台的这个过程,即是一个演员走进角色,成为一名完美扮演者的心路历程。
·我知道,我如果觉得某些地方剧种不好听,那一定不是因为它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我不慬,或者不愿意去懂;正如我不喜欢一些受小青年普遍追捧的歌曲,那一定是因为我老了。我们可以拒绝他人的优秀,但不可以蔑视他人的优秀。只有这样,我们也才可能更优秀。
·京剧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成国剧,就在于它最初能够直面危机,根据市场需求,完美整合了汉调、昆曲、秦腔的艺人、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而终成大器。作为京剧戏迷,可以有强烈的排它性——只听京剧;但作为从业者群体,如果也持强烈排它性,那就谁也救不了京剧了。懂得欣赏他人之长,才是真正的专业精神。
·旭日阳刚和郝歌,一朵是土奇葩,一朵是洋奇葩,他们的演唱为什么会使人入心入情呢,除了声音条件以外,无非两点,一、唱出了自己熟悉的命运感,二、唱出了自己陌生的汉字感。——前者使人同情;后者让人认同,由此可见,所谓演唱,唱的就是与听众的共鸣。
·一首企业歌,如果立意只是写给自己人唱,其结果必然是,自己人也不愿意唱;一首企业歌,如果希望面面俱到,其结果必然是,个性缺失;一首企业歌,如果希望自己人愿意唱,其他人也愿意唱,既面面俱到,又特色鲜明,那肯定是一个连钱都做不到的事儿,那是个领导梦。
·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一门专业技巧,再真挚的内心体验,也必须靠有效的手法和技巧表演出来。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手法和技巧,当属“移情”,如果你将一套菜谱把人朗诵得流泪了,这说明,一、你在菜谱上移植的情感是充沛而真实的,二、你运用的表演技巧和综合手法是成功的。
·喜剧是很难“写”成功的,我从无此成攻经验,所以总不敢接这类创作,而让人悲伤和激动比较容易,在戏剧学院读书时,表演系的学生朗诵菜谱都能让人想哭。
·见到风趣的熟人,无论多久,你一见仍想笑。可见笑是一种可以累积的条件反射,所以,当那些喜剧大师登台,你就会激活笑的记忆与信息,故,喜剧的成功,多建立在演员的基础上,而伟大的喜剧演员,是可遇不可求的,是稀世珍宝,是天生的。如果说悲剧是神圣的,那么喜剧就是神赐的。笑比哭好,更比哭难。同理,写真正的欢歌其实比写悲情歌曲难度更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