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词言(第8辑)
标签:
无厘头过度消费价钱疼痛年前 |
分类: 曾鸣词言 |
·有些词作(包括我自己的),句子砌得很工整,但读起来堵得慌;词藻贴得挺漂亮,但咏起来一张皮;节奏设计得也有缓急,但唱起来不给力,这不是软肋,这是硬伤。词要做,但不能做成了塑料花,词要磨,但不能磨成了豆腐渣,敢不敢于留“破绽”,敢不敢于入“俗语”,往往是区分一个工匠与创作者的标志。
·《红灯记》“痛说家史”中高玉倩的那一大段道白,由于借鉴了话剧台词方法,将生活化语言与戏曲化表演无缝结合,也是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体,以其无以伦比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铸成经典,“三分唱七分白”,在那里得以了最完美诠释!故每听一次,都感山崩地裂,骇浪惊天!
·如果那些电视歌手选秀节目,是这个时代的基本音乐形态(央视青歌赛除外),那我宁可从这个时代绕道而行。被集中过度消费的,不是音乐,不是作品,不是歌喉,而是一代人的青春••••••
·记得有几个花了数以万计大价钱录制的作品,拿来一听,居然录丟了词儿,唱错了字儿!对于词作者而言,这种遗憾和痛心的程度,比不录还大。一进棚,有的歌手只注重声音,有的监制只注重音乐,他们也不想想,词儿不对,你唱得越美,录得越精,就错得越远吗?
·我是湖南人,在广州住了20多年,可是,为什么每每听到西部的歌声和乐音,我就会由内往外感到一束温软的酸楚与疼痛呢,在西部的乐境中,我似乎失去了造句的能力,内心是那么地感伤而又荡漾,五百年前,我是大西北人吗?悲壮苍劲之美,更加入骨入心。
·现在一些文学青年写起东西来,要么满纸网络俚语,不知所云无厘头;要么食古不化,雕梁画栋之间,弥漫着一股酸腐之气。那种清新拙朴,小荷才露尖尖角似的,青春梦呓似的文字与文风哪去了?是被板结的社会风气,和冷酷的应试教育侵蚀了?!
前一篇:曾鸣歌词:风吹菜花黄
后一篇:曾鸣歌词:喊秦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