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影像:大祈福 小景观

标签:
外来媳妇本地郎番石榴祈福新村端午节情感 |
分类: 曾鸣影像 |
迎着早晨八点半的阳光,带着老婆和奥奥到星海音乐学院,接上外甥女贝贝,到没有去过的番禺大夫山玩玩,哪知经GPS带着走村窜巷,好不容易到达山下,却被保安告知:由于今日山上人多(的确游人如织),宠物不得入内。既不想扫兴而归,便电话约好一住在附近祈福新村的朋友,决定改道去他那里,游湖,并共进午餐···
祈福新村是位于番禺区内的一超大楼盘,距广州火车南站不远,经近十多二十年发展,如今,实际上已是一座小城了。如你现在看到的这么一条宽敞的大道,在祈福村内,那也只能算作干道之一。这里面住着我不少朋友,以前不抓酒驾,我常开车来这里找李卫东(著名话剧、影视剧表演艺术家,提起《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牛哥,广东人可能无人不晓)喝酒,记得至少有二个春节,我还分别带过来广州过年的父母、岳母来这里的食街吃饭···
我的这个临时提议,得到了她们的一致拥护,后来实践也证明,与其游那个人挤人的荒岭野山,还不如来祈福走走,舒畅、安静、整洁···
一进村,成百上千棵景观芒,树树硕果累累,她那淡淡的红晕,预示着丰收在即的景象···
而大一些的芒果依然青涩着···
我不知道像这样的园中园,祈福现在有多少,我记得九十年代初,我们《粤港周末》就有同事买了这里的房,那时候,大家都没有私车,所以来参观他的新居,我们是以编辑部搞户外活动的名义,申请报社的公车来的,记得还真在这里开了个编务会,会议是在小山顶上的一个亭子里召开···
绿满墙、绿满目,是岭南四季不败的景观···
从儿童的盛装上,我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我希望重新爬上那座小山,但转了许久也找不到上山的途径,问这里的居民,一个个也不知去向,便决定从山下的这株红花树下折返···
祈福人家的墙头,各有各的风景···
营造花色,也就是营造生活与心情···
吊在榕须上的小景···
游了一圈后,花季的贝贝,后来概括了一句有趣的点评,请往下读寻找答案···
心态依然花季的,是老婆···
绿荫歌者···
村里的内街上,一树树一排排的白兰花,互赠着芬芳,这是夏天的消息;那年夏天,我母亲重病住院,每次回长沙照料她,我都会在医院楼下,买上一串白兰置于她的枕边,我对她说,妈妈,您一定要年年闻到这夏天的清香···
这心形的芒果,结在生活的枝头,其实,过节或不过节,到这里或那里走走,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有风景在你的心头···
岭南的榕树和红棉树,正如同故乡高大的槐树,每每看见,都引起我有向她们脱帽致敬的冲动···
生活,就是由鲜活的色彩描绘出来的···
生活,也是由不同的声音和兴味盎然状态构成的···哈,我细看这位练美声的女士,是拿着个可乐瓶在找感觉···好,心中有戏就是天!
不巧的是,正赶上修整湖底,让我们不能租一只小船,与湖中的黑天鹅聊聊···
这是番禺的特产:番石榴,我好像也是第一次见她们生长在树上···
印象中,我肯定没有吃完过一只番石榴,虽然我不太接受番石榴的滋味,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对于作为植物的她,心怀敬意与亲切感···
这是什么花···
这是莲雾,我也是第一次在树上看见她们···
哈,憨态可掬的菠萝蜜,我在很多地方见过长在树上的她们···走到这里,我揭晓贝贝说了一句什么吧,她说:住在祈福真好,到处都是可以吃的,哈,这孩子···
12点多了,可能肚子也的确是饿了,当我听李卫东说,祈福食街也不让宠物随同就餐时,我断然退了与他共进午餐的要约,歪打正着地来到了这处我曾多次来过的山窝里,这是一个类似农家乐的地方,山窝里有一口山塘,沿山塘上架了一排竹木简易餐厅,有点像湘西凤凰的吊脚楼,现在这里推出的特色菜叫:姜母鸭。味道不错,88元一只,但个头太小,如八个人,可能要点三只了···
人在他乡,过节简单,一边品着他乡的菜式,一边回复着许多来自家乡的短信,其实,他乡也罢,故乡也好,亲与不亲,全在人心···当我驾车回广州跨越广州大桥时,桥下正龙舟竞渡,人和船,也都是一样,全念路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