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鸣散文:怀念鞭子

(2008-06-30 12:49:24)
标签:

鞭子

师傅

跟头

京剧

情感

分类: 曾鸣散文

    曾鸣散文:怀念鞭子
 图为1973年湖南省京剧团学员分队合影(二排右一为本文作者、三排右一为文中所记黄老师)
曾鸣散文:怀念鞭子

    我后来在作文做事上还算努力,回想起来,与我那位虽然不懂戏剧学,却笃信鞭子下面出“名角”的师傅有些关联。虽然我最终没有一丝成为名角,或半点武功过人的迹象,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师傅的认同与怀想。

    尤其怀想的是,那根被他挥舞着的鞭子。

    鞭子原本是演戏时用的马鞭,剥了鞭体上缠绕的丝质饰物,剩下一藤条,光滑、柔韧而轻巧,挥舞起来,呼呼生风。

    这根鞭子,驱逐着我从12岁走到15岁。

    师傅唱京剧短打武生出身,姓黄,50开外,江浙一带人,平顶剌儿头,身材敦实,有着酒红的脖子,茶杯和香烟,不离左右。我没见过师傅演戏,据说,他在台上大半辈子,跟头翻的多,台词说的少。最多的台词是被大武生一枪剌中时的“啊呀”一声。

    故师傅教戏,同样,动手的时候多,说话的时候少。

    我不是唱武生的料。我甚至不是唱京剧的料。从小跳《白毛女》大春的我,嗓音却高亢。12岁,便被京剧团要去学演“郭建光”。

    那时候,全国儿童的日子都过得苦,学戏的儿童就更加苦,天天大头朝下,练唱做念打。我的外婆和母亲心疼,常常从弟弟们的牙缝里扣下些食物来看我,一日,练早功,母亲提着一兜鸡蛋在练功房窗外偷视,她看到我一个跟头翻过师傅的鞭影时——一失手,哗啦啦,鸡蛋当场变成了蛋汤。

    师傅是尤其痛恨这种家长的,越是娇生惯养的,师傅的鞭子,挥得越响。

    那轻巧一鞭过后,我们的腿上就会留一道粉红的破折号,而且旋即微微立体起来,可摸可触。对此,我们排着队去找到在剧团“支左”的军代表告状,哪知这位也是“摸爬滚打”出来的军官不吃这一套,听后,大吼:“平时不流汗,战时要流血——打得好!”

    告状无门,我们就使坏,叫一个胆子大的师哥偷走了师傅的鞭子。这哥们,也许平时被师傅的鞭子关照太多,不但偷走,而且折断,扔掉,再踩上无数脚——誓叫这鞭子永远不能高挥。

    果然,那日练功惬意,跟头翻得慢或低,没有了鞭子的师傅,干着急。他教戏,习惯用的是鞭子,不是嘴。

    几日过去,我们的跟头越翻越疲软,气氛也越来越消沉。师傅似乎是有些悲哀了,他看不下去,猛烈地只能抽烟灌茶,后来,他竟然抱着他那只巨型的陶壶,悻悻离我们而去······

    也是一个清早,不知是哪位师兄弟,制作了一根更为精致的鞭子,摆在了师傅的座椅上。而此时,我们反而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从此以后,师傅却很少再去挥动那根鞭子了。

    许多年过去,师傅应当是很老了,而我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在各行各业,从事或主张着一些事情。听说师傅后来被请去省艺校从教了。

    如今,大家在生活的舞台上,有更为精彩的演出,但是,我仍然会时常念及那根鞭子,念及那些鞭长莫及的岁月。

    舞台上的龙套,如何作为生活中的主角。我们不能没有一根鞭子。

    那会是一根怎样的鞭子呢。

                                                                2008年6月30日改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