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c360.com/shoes/info/images/IMG_239577.jpg
二十多年前,一日,门铃骤响,进来一位自称某厂宣传干事的年轻人,他掬了一捧笑容、携着一卷厂况及发展蓝图、递上一张名片,说:蒙湖南电台XX老师引荐,今日登门,特意请曾鸣老师能帮我厂写一首歌!
我想完了,试想:一间大厂,芸芸众生,遇上庄严或喜庆的事件,统统集合起来,齐声高唱你拟成的那些词句,而这些词句,必又将燃烧起他们更大的激情和热情,为着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加倍奋发。这是何等光荣且艰巨的任务呢?从这个角度说,有首厂歌,还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对于一个国家或城市而言,一个厂当然只是只麻雀。然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要把一厂之计、把一厂男女老少的精神、精力、把厂长、书记的治厂宏图、把厂史、厂风、厂貌、把产品、商标、功能等要素在几十百把字里,同样集合起来歌咏,这哪里是随笔玩得的事情。
但我总是想,真要写,真要唱,那就得写非写不可的理想追求、精神气质的企业文化,唱非唱不可的爱厂敬业、安居乐业的员工感情。不能拿着笔杆子当牙签,辱没了歌曲这一艺术形式。
不然,你是炼钢的;我是炼铁的,你为四化争贡献;我为改革献青春,你求实奋进;我开拓未来,你的面包糕点创效益;我的水果菜蔬鲜又甜······这样唱来唱去,那还不如由某某部委牵头写首“行业歌”——大家唱。
造成这个状况,原因很多:中国企业缺少鲜明个性、缺憾创新文化是最关键的一点;其次,厂长书记主观固执,拿着自已的报告内容,对词家耳提面命;再其次,词家也无奈,去厂里走马观花,体验不到真情实感,加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心想,反正只要你愿意唱,我就造句交差。
词家阿Q:这叫作以文养文,衣食无忧之余,再写我之想写罢。
——职业作词之际,这亦是本人的心照不宣、不能免俗而有例外之处。现在脱离这个行当,偶尔玩票,也实在是碍于情面。
记得一次,本人被约去给一家乐器厂写歌,心想,这首厂歌好写,音乐殿堂中的事情,乐器厂:制造音符、创造美好旋律的地方嘛!很快写成交稿,自己还津津乐道地做了一番注解渲染。哪知,厂方郑重提出要大改,说是你只写了本厂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呢?我问。厂方耐烦介绍:为了开拓市场,经上级批准,我们已把铜管乐车间改造成了火锅分厂了,我们现在是一个厂两块牌子,多种经营了。
呜呼哀哉,在一首歌词中,要把这个厂的这样两个方面整合进去,我本非妙笔,然又哪位妙手可为!我只得向厂方提议说:你们请作曲配器家想想办法,也许,能解决这两块牌子的问题,如一面拉二胡吹唢呐,一边敲火锅呐哈哈。以后,不知那个厂有没有请到真高明,如果真有如此高明,能把制造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器具、整到了一首歌里大唱而特唱,我想,他应当直截改行当这个厂长更合适。
至此以后,我是谈厂歌色变,只能怪自已没有这金刚钻,揽不成这瓷器活。
活该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