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鸣戈旧闻:谁在从事和寻觅"情感陪护"(1)

(2006-01-06 15:18:37)
分类: 曾鸣新闻
首页>>粤港信息日报 
                       谁在从事和寻觅“情感陪护”
                        2000-11-30 16:02:23
                        本刊综合报道鸣戈
                          “陪护”创办者如是说
                          11月17日下午,温州侨乡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一家陪护公司负责人,想与他探讨“感情陪护”这种新鲜的形式,并想了解他的初衷和想法。对方很重视,表示要到报社面谈。
                          这名负责人是温州人,30岁不到。据他介绍这家公司是他两个月前到市工商部门批准建立的,有正式营业执照,上月6日正式营业。当时他是受一位在上海办信息服务公司的朋友的启发,那家公司专门替人介绍陪你聊天、陪你购物、陪你观光等情感陪护行为,按小时计费,生意甚是红火。他感到很新鲜,并准备将此做法引到温州来,以健康的理念和行为改变有些温州人沉迷麻将等不良风气。
                          后来他拿着一张介绍此行业的北京某报到工商部门要求审批类似的服务机构。“有关人员告诉我,在温州还未批过这类东西,要批只能以家政服务或经济信息咨询形式批准。”。
                          记者问:“如果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块牌子,名为陪你休闲,实则干起肮脏交易,有关部门一旦查出问题,追究起责任,你肯定难脱干系,那怎么办?”对方说:“对这个问题也是我吃不准,所以我这儿休闲类里没包括聊天。起初到我这儿报名的人很多,有些看起来不三不四的,当场就被我拒绝了。”
                          成都出现伴游公司始于何时?目前有多少从业人员?公司又是怎样运作的?某伴游公司一位老总向记者自曝了不少猛料。
                          据这位老总介绍,成都至今没有“伴游公司”。但事实上,专门从事伴游类业务的公司早在去年底就出现了。到今年3月,全市从事伴游业务的公司约有5家,当月报纸分类广告中也首次出现招揽业务的广告。4月份以后,伴游公司投资小、见效快、低风险的特点吸引了不少较前卫的小老板注意,伴游公司开始快速增长。根据该公司的调查,目前全市在报纸上打过广告的有24家,而实际从业的超过40家。这些公司控制的伴游小姐多在100至200名之间,以平均每家伴游公司拥有150名伴游小姐计算,在成都从事伴游服务的小姐理论上超过6000名。
                          伴游服务的对象有两类:会员和非会员。在服务内容上,某伴游公司的一份《客户入会协议书》中有这样的规定:客户向公司交纳1000元的年会费,即成为会员,公司为其推荐导游、伴游服务人员,提供商务服务、地方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项目。会员收费按5折优惠。据该公司老总介绍,公司内的服务人员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占了总数的50%左右,另外大部分是有正当工作的年轻女性。他也承认,虽然公司对所有员工、客户都要求在服务过程中不得进行违法活动,对员工也专门进行过如何拒绝客人过分要求的培训,但小姐和客人一旦出去,会发生什么,公司并不了解,也不能排除会有违规行为的发生。
                          这家公司对会员的收费标准为:市内每8小时100元,省内每24小时200-300元。非会员的价格比会员高一倍。
                          有关部门如是说
                          温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处治安一科科长黄建光说,光陪人聊天当然没问题,如果在陪聊天的过程中发生色情交易,那肯定不允许。可是如果当事人不举报,我们也很难管理。这种新行业的出现,相信会给治安增加一些难度,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在鹿城区个私经营管理科,记者采访了该科的何科长。何科长先在电脑里查阅了该公司的经营范围,电脑显示为:经济信息咨询(不含证券、期货咨询)、家政服务。何科长称,陪人聊天既不是经济信息咨询也不是家政服务。如果陪人聊天或陪练也算是个行业,工商管理部门是不批准的,它不在批准的范围内。它应属于特种行业需要公安部门和其他相关的部门予以核准。他说,就目前来说,这种行业是不允许的,如果在陪人聊天陪练的过程中发生色情交易,那么作为中介人的服务公司肯定要负责任。
                          据记者了解,这种新出现的“情感陪护”行为虽然有别于发生在娱乐场所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陪侍行为,但在南京、大连等地已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这两市工商部门认为,经营领域不应包括“情感”。
                          大连市在刚刚出现此类情感陪护行为后,该市工商部门已经表示,如果有继续擅自从事这种“情感陪护”的公司,将按照“超范围经营”进行查处。南京有关部门最近公开表示这种新出现的“情感陪护”可能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温州:记者直击“情感陪护”
                          十月下旬以来,温州侨乡报记者陆续在媒体上发现,该市一家公司有提供陪练、陪购物等服务项目,每小时收费20元到80元不等。据反馈过来的消息称,前去应聘者很多,要求提供服务的也不乏其人。这种“情感陪护”是啥名堂?该报记者根据线索,在十天时间里分路出击,暗访究竟。
                          A路:女记者体验“顾客”滋味
                          11月9日上午9点半左右,该报一女记者通过广告上的电话,与那家公司取得联系。对方是位年轻的小姐,记者问有没有陪人聊天这个项目,对方答有,并问记者需要什么类型的聊天对象。记者称要30-40岁之间、成熟型、有一定文化修养,看起来顺眼的异性。对方说,请把你的联系号码留下,服务费是每小时20元,不满意可以不付钱。过了十几分钟,一位讲温州话的男士打来电话,他说自己现在上班,要到晚上才有空,说完他急忙挂了机。
                          于是记者要求重新安排一位,并与来电男青年约在某宾馆见面。十二点半记者携女伴一起到宾馆茶座,找到那位男士。
                          这是一位20多岁的高个子青年,看起来有点腼腆、拘束。据他自己介绍,他是某财经大学毕业,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原在武汉某国有企业工作,今年27岁,现在龙湾某私营企业做销售部经理。一个月前,他看到某公司招聘陪人聊天的计时工,就去报了名。小伙子颇为紧张,记者问什么,他答什么。记者问,如果找他聊天的人,对他有进一步的要求怎么办,小伙子很爽快地回答:“我会满足任何一切的要求,只要你满意,你让我做什么都行。”最后告别时记者问,要不要给他付钱,他说,付不付钱不要紧,主要是想交个朋友。
                          记者再次表示不符合要求,于是,该公司又介绍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说他长得不错,个头有1.78米。十几分钟后,这位出租车司机到了均瑶宾馆的茶座,他20多岁,说自己是湖南人,除了上午开出租车,其他时间都可以听任使唤。
                          B路:男记者找了位女大学生
                          11月12日该报一男记者又给这家信息公司打了电话,要求提供陪人聊天服务,女性、素质高些,年轻能说会道的。对方爽快地答应了,并强调符合条件的大中专学生较多,每小时20到80元不等,如果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换,不用付费。
                          当天中午记者的手机响了,是××学院外语专业的学生叫蔻子。晚上7:30,记者来到事先约定的人民路上一咖啡吧。角落里坐着一位文雅的女孩,她正是蔻子。“您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客人。”说话时她的脸红了。
                          据蔻子讲,她老家在温州某县山区,父母体弱多病,家里还有一个读高中的弟弟。去年,20岁的她考上大学后,不愿再拖累父母,就想在课余打点工。起先干过家教之类的,后来听人说陪人聊天,挣钱虽不算多(主要是业务不多),但很轻松,客人一高兴还会给小费呢,她也试着来做。蔻子还算比较健谈,尤其是对历史方面。
                          “你出来陪人聊天同学老师知道吗?”“不知道,这事让学校知道就惨了,同学会笑话我的。”
                          “那你不怕别有用心的人约你聊天吗?”
                          “没经历过,这是第一次,你不是那种人,我不怕。”
                          “假如有人出钱要你单独陪他一晚上,你愿不愿意?”
                          “不!”蔻子决然答道。
                          结束聊天时,蔻子说啥也不要那20元的聊天费,记者佯装生气,她才接了过去,脸上又现绯红。
                          郑州:女记者卧底“精神陪护”
                          短短的二十来天,郑州就忽啦啦冒出了6家打着“精神陪护”旗号的公司。11月10日,受报社委派,城市早报记者开始卧底探访“精神陪护”行动。
                          当天下午,记者找到了据说是郑州市第一家正式通过工商部门审批的“郑州市爱心精神陪护咨询服务部”。进去之后,接待我的人自称姓冀(下称小冀),他目光灼灼地上上下下把我打量个遍,直把我看得心里“发毛”。
                          小冀看来很有经验。我把事先费尽周折弄到的学生证递上时,他只略翻一下就看出是假的,然后就长篇大论地奉劝我作为一个学生,不要急于出来打工,要好好读书等等,然后就大谈他们对陪护员的录取使用如何严格等等。据了解,这里的陪护员用的都是化名,给记者的印象是很神秘。闲谈中,两名气质不俗的男士推门而入,张口就问可不可以让小姐伴游、去舞厅、看电影。两男子又问该公司有没有营业执照,小冀迟疑了一下,说:“有,但不在我这儿。”事实上,据记者后来得到的消息,此时工商部门已经将其执照暂时收回。
                          两男子刚走,小冀即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半笑不笑地说:“现在到这儿来的,90%以上是这4种人:新闻记者来卧底的、政府职能部门来暗访的、同行来刺探商业机密的、要求提供色情服务的。一个人的气质、言行都在那儿摆着,能看不出来吗?”他又大声招呼另一位同事:“对外要统一口径,别把咱的商业机密泄露出去!”
                          接着,小冀就把我送出去了。记者第一次出马,无果而归,不免有些沮丧。
                          回到报社,主任见我情绪低落,就用“激将法”对我说:“报社现在把你‘开除’了,你自己找工作去吧!拿出这种精神,没有干不成的事。”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悲壮感,感到不完成任务,就没脸见已经为此事忙了数日的领导和同事。于是回家换了身衣服,化了化妆,鼓起勇气,再踏“征途”。
                          11日,我来到金水路与城东路交叉口处的“绿城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精神陪护中心”。
                          里面房间不大,一张桌子,一溜沙发,未见营业执照,仅见桌子上放一个税务登记证。张经理让我填招聘人员登记表,我说证件没带,身份证号码也忘了,经理“宽宏大量”地说:“没事,回头带来看看就行了。”
                          登记很简单,也没有让签什么招聘合同。
                          张经理对我说:“小姐出去后,公司一般是管不着了。但我交待过,要洁身自好,客人言行举止如有侵犯的意思,可以拒绝。但不能收小费,一收小费,性质就和‘三陪’差不多了。出了问题,公司不再承担责任。”
                          12日下午5点,我按经理的要求准时去公司“上班”。没过多久,来了两个男客户,把我和另外一位女大学生“点”中。张经理没有查验对方的任何证件,只让两人交了200元的陪护费,讲好陪到晚上11点。
                          在钢丝上跳舞的午夜女孩
                          另一路记者走进金水路与城东路交叉口汇城大厦五楼“绿城精神陪护中心”。在小小的房间里,有3名陪护员(其中有一名是城市早报卧底的女记者),另外还有年龄较大的一男一女,显然是这里的管理人员。
                          那位男子用狐疑的眼光打量着我们,但最终还是忍不住即将拉到业务的冲动,忙不迭地给递上一张打印的宣传单,介绍起“业务规定”。
                          记者把身份证让对方看了看,掏了100元的押金,然后点着本报卧底的女记者(化名张小姐)和那个后来知道叫小雪的女孩:“你——还有你——今晚我们全包了!”
                          其实,我们今天本来是给这个女记者做“保镖”的,因为此前她打传呼,说有3个客人要带她和另外两个陪护员到中州宾馆去玩。我们怕出意外,就紧急出动暗中保护,但等了两个多小时,也不见动静,于是急中生智,假装成生意人,找个真正的陪护员体验一下“精神陪护”,连带着把我们的女记者“点”走。
                          我们“杀”到红旗路一家茶馆喝茶打牌。记者注意到小雪手中还拿着一本《大学英语》。“你是学生?”“我是××学院的大二学生,英语刚过四级。”
                          据小雪讲,她老家在新疆,父亲原来做生意,但老赔钱,只好闲居在家,母亲下岗了。20岁的她还有一个妹妹在上中学。父母每月给她寄600元的生活费,但小雪不愿再拖累父母,就到社会上找工作。最初,她在一家快餐店打零工做收费员,很辛苦,一个小时也只有2.40元。“是不是感觉做陪护员挣钱又多,工作又轻松?”记者问。
                          “挣钱并不多,因为业务不多。不过有一次一位客人一次给了我100元的小费!”小雪流露出一丝得意。
                          在打牌中,小雪断断续续地透露,她已经接待过七八次客人了。有的客人还算文明,但有的就粗鲁多了。有一次,她接待了一位据说是处长的客人。“他当时就要带我去宾馆,我拒绝了。第二天他又来找我,在公园里,他拉住我,在身上乱摸,我受不了,要跑,他追上我给了100元钱。但后来,为了挣钱,又跟他去了一次宾馆,他的唇像刀一样在我脸上‘划’,那股臭烟味让人恶心。他问我是否愿意陪他……那样,他给1000元,我拒绝了,跑了。”
                          “你想没想过,要是跑不掉怎么办?”记者追问。
                          小雪的脸色立刻变了,她双臂抱着自己的身体:“别说了,我真的没想过,我真的很害怕。”
                          记者再次试探小雪的心理防线:“我们的老板很有钱的。你单独陪他一晚上,给你5000元怎么样?”“不行!”“老板”在一边叼着香烟,把手一挥:“那就8000元吧!”
                          小雪沉默了。
                          目送着小雪远去的身影,记者猛然觉得她就像一个在钢丝上跳舞的女孩。在钢丝上的她很清纯,很亮丽,但也许有一天,一股邪恶的力量会将她推到钢丝下的深渊中,这种力量或许是虚荣,或许是金钱,或许是现在已经变味的所谓“精神陪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