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黄龙之四:弓杠岭与岷江源
标签:
岷江源石碑弓杠岭郎架岭分水岭九寨县 |
分类: 旅行 |
九寨黄龙之四:弓杠岭与岷江源
我们沿着S301向北行进,两侧风景优美,公路质量很好,宽敞平整,汽车少有颠簸,同行者中有人因高原反应昏昏欲睡,而我们俩却很有兴致,一路都在观看在拍摄。
http://s16/middle/53b27392ta8a5c083a4ef&690
新时代的产物——和谐塔
公路边一闪而过的一座藏式白塔被夫人抢收到镜头里。这是我们本次旅行当中看到的最大一座藏式白塔,但是回北京后在电脑屏幕上放大看细节,很意外地发现原来贴着的蓝色字样是“和谐塔”三个字!这显露出它是刚刚诞生不久的新建筑。为什么起了如此时髦新潮的名字,不得而知。
汽车开出50分钟以后,在我们行路的右侧出现一座雪山,巍峨耸立,小导游说,那是岷山主峰,我们俩随后从不同位置抢拍了好多张照片。
http://s3/middle/53b27392ta8a613b5e512&690下午15:36途中拍摄的雪山,此时离开川主寺已经50多分钟路程了,它叫啥呢
当时我们就是把它当作岷山主峰雪宝顶的,那可是海拔高度5588米的地方啊。可是后来从公路地图上看,不对,小导游可是有点信口开河了,岷山主峰雪宝顶在黄龙风景区的南面,我们现在是面朝北直行,无论如何是看不到右后方远在将近2小时车程位置的岷山啊!正右方那么无遮无挡的一座高山一定不是雪宝顶,而应另有其名。当第三天我们到黄龙寺亲眼近距离看雪宝顶的时候,更加证明了这一结论。
根据后来10多分钟就开到靠近九寨沟县边界的“岷江源”地标来推算,地图上这个位置应该是一座叫“拿加桶”的山峰,高度应该也就是4000多米,肯定不到5000米,因为在可以查到的《四川山峰资料列表》里,松潘只有几座5000米以上高山,包括雪宝顶在内的位置都不在这里,雪宝顶的西南应该有一座卫峰——海拔5l19米的玉簪峰,东南矗立着海拔5359米的四根香峰和5440米的小雪宝顶峰。而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却是独立的。另外,九寨沟县境内根本没有5000米的高山,因此照片中的雪山可以肯定不是岷山主峰雪宝顶。
下午3点50分,车子来到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路边一处停下,只见公路左侧有一条窄窄的小河,小河的深处是一片灌丛草甸,5米开外矗立着一座天然石碑,上书“岷江源”三个绿色大字。眼见流经草甸的溪流在这里汇成小河,这里便是岷江的源头。昨晚刚下过雨,小河大约2米多宽,上面有一座用圆木段钉成的小桥,据导游说这小河平时不到1米宽,抬腿便可迈过,而现在人们无法直接迈过去,只好踏桥而过。藏民看到了发财的机会,有一位戴着蓝色布帽的姑娘就站在桥边收钱。这时有很多游客停车,要在这里过去给石碑照相。
http://s13/bmiddle/53b27392ta8a696413c4c&690蓝帽子藏族姑娘收买路钱,否则你别想照像
有些游客在跟戴蓝帽子的藏族姑娘理论,抗议收费照相。我可不管,别跟当地藏民争,咱就花一元钱来到岷江正源的石碑下,才好留影么,留影是“大局”!
http://s8/bmiddle/53b27392ta8a6b2c47c57&690石碑底部刻字为“四川省水利厅和都江堰管理局2004年8月9日敬立”
http://s9/middle/53b27392ta8a6c60c8e28&690岷江东源的水,来自公路西侧石碑背后的这个方向,水量很大,6月份的雪山融水下来都是冰凉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支流,全长793公里,它是流经都江堰的岷江主水源,也是川西“母亲河”。由于岷江流经的四川西部是多雨地区,因此水量丰富,年径流量接近1000亿立方米,是黄河的两倍多,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五分之一。由于岷江水量大,古代曾经误把岷江认为是长江正源。
岷江的发源地有两个:一是东源弓杠岭,位于川西北松潘县和九寨沟县交界处,此山因其岭如弓之杠得名,弓杠岭垭口海拔3618米,藏语意思为“都喜欢山”。二是西源郎架岭,又称为浪架岭、南杂岭,古称羊膊岭,俗称大分水岭。我们所看到的立碑地方,是发自弓杠岭的东源。2007年有一篇《岷江水系》的文章,咬文嚼字般地写岷江西源时说:“(西源)东南至元坝川主寺,左纳漳腊河。以下即称岷江(古称阔水,又称松潘河)。”明确无误地说两源是在松潘境内汇合。所谓漳腊河,就是岷江东源。有的文献中说岷江正源是西源,也有的说是东源,而四川水利厅把岷江源石碑立在东源,看来他们是力主“东源为正”的。
石碑所在位置可能还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我是从一篇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大概是叫“隆板沟”,描述弓杠岭南麓隆板沟用的词语是“高远的蓝天,洁白的雪山。题有岷江源的石碑背后,是芳草碧连天的高山草甸。清澈的流水从山脊上轻轻滑下,穿行在深绿色山间。”有的明确说是“南麓隆板沟又为岷江之源”。岷江之水从弓杠岭的雪峰之上奔腾而下,一路之上,几乎没有任何污染,一直流到都江堰。
http://s12/middle/53b27392ta8a88ecc9edb&690虚线以下为松潘县,以上为九寨沟县,弓杠岭旁红星为岷江源石碑,地图右侧地名都是九寨沟里的景观
石碑是在2004年都江堰建立2260周年时树立的,总高3.6米,主碑为天然花岗石,“岷江源”三个汉字由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手书,下面是英、藏两种文字碑名,右侧刻有“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纪念”印章,背面为四川水利厅长孙砚方撰写的“引水思源”碑文。岷江源碑为美丽的川西高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见微知著,源头总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是雪化为水,水汇成河,涓涓细流汇成岷江,岷江是天府之国的乳汁,哺育这片富饶的土地,岷江再并入长江,汹涌澎湃向东奔流,直至大海。
由川主寺过来由南向北一过弓杠岭垭口就是九寨沟县境,弓杠岭位于九寨沟县塔藏乡境内。虽然我们还在路途中,关于弓杠岭暂且要多写两句。
弓杠岭到底有多高?我查遍所有资料还是一脑袋糨子——海拔3600米、3700米、3727米、3690米、3618米、3200米都有。多数是说到S301公路通过的弓杠岭垭口海拔为3618米。我也在文中暂且统一用这个3618米的数字。咱最不喜欢看到人们编写文章当中不加思考,没有认真核对就通过“复制、粘贴”的简单劳动转来资料,前后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弓杠岭为什么值得大提特提?原因就是令人遐想的“黄河长江分水岭”七个字。我国被称为黄河长江分水岭的地方不下10个,最西头的是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四川岷山系的弓杠岭是中上游的一个。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有时依据某一支流或某一源流相互临近的位置来划分,有的是以降水后的地面流向划分,有的不免还要生拉硬扯。只要两者之间有一凸起山岭的,都被称为分水岭。
两条以上河流在同一个山峰周边聚集的,更加少见,因此分水岭往往成为旅游宣传的噱头。在北京青年旅行社发放的说明里写着:翻越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弓杠岭,就进入了岷江大峡谷,这里可以“遥望岷江源头”。百度上的资料显示:弓杠岭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分水岭,弓杠岭垭口又是长江和嘉陵江的分水岭。说实在的,我们的汽车开上弓杠岭后,快速飞驰在公路上,哪里能看见什么水系的河流,小导游根本没有介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