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市场定价的错误机会

(2014-07-05 20:32:31)
标签:

股票

a股

丁丁

机会

大盘股

分类: 投资理念
在这个7%最终盈利率的市场中,普通投资者要战胜市场,没有内幕消息,那么就要比别的资金聪明。一个机会就是找到你认为正确,而市场因为某些原因错误定价的机会。今天,结合这几年的市场趋势,告诉你一些方法;同时提示跨市场投资的一个核心观点。

1. 新股。多数投资者对新股的了解非常有限,或者因为市场的情绪极端,那么就可能会造成对新股的错误定价。过高,避免介入;过低,则可经过分析后大量进入。2009年创业板开市的时候,PE在100倍,普遍高于当时中小板股票的2-3倍,不要介入创业板,而中小板存在机会。2013年底,IPO重启的时候,由于政策原因,新股PE比正在交易的老股低50%,则新股存在机会。而具体到新股大环境的个股,又有区别。有的高估,有的低估。丁丁举例:比如刚上市的时候,汇金股份比相似行业的但是市值大5倍的聚龙股份PE还略低,结果后来股价大涨。另外还有友邦吊顶Vs 索菲亚;光环新网 Vs 网宿科技等等。

2. 优质成长股的过低定价。有些股票,你可以确定业绩可以在接下来两到三年内大涨。如果,按照未来的业绩计算,则目前的股价是比较低的。这是丁丁发现的另一个错误定价的机会。和普通人害怕较高估值的思想不一样,那些估值在20-40倍的成长股可能存在这种机会,前提是业绩增长要确定。这种股票价格会显得比市场平均水平高一些,但未来业绩释放后还有股价增长的空间。比如迪安诊断上市后,整个2011-2012年底,可以买到的动态PE在35左右. 相对于当时平均20多倍PE的市场,显得高。但是,因为业务模式确定,业绩增长确定。那么这样的股票,就是很好的机会。2012年-2013年初,就有不少这样的机会。蓝色光标,碧水源,机器人等等,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有这种情况。

3. 冷门股和热门股的错误定价。当热门股的估值过高的透支了未来的业绩时,可能是个错误过高定价的机会,比如动态PE达到100倍的全通教育和东方网力,我暂时不能理解100倍高估值的原因。和东方网力类似的公司有大华股份和华平股份,在2008年底和2012年底的时候,动态PE分别不过20/30倍左右。而一些冷门股,比如东方雨虹,做建筑涂料的,08年底的时候,市值很小,动态估值只有15倍左右,但公司却有很好的业绩成长,后来也大幅上涨。2014年上市的股票中,斯莱克,麦趣尔,溢多利,东易日盛,鼎捷软件等则没有引起市场的热烈追捧,但是他们却有还不错的毛利率,较低的负债率。和热门100倍的全通教育和东方网力比价,谁更可能是被错误定价呢?当然,并不是建议大家买些股票,我只是让大家思考比较。这些冷门股,还要结合成长性分析,才能选择是否介入。业绩能持续大涨的成长股毕竟是稀缺的。

4. 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不同潜力定价。丁丁发现,世界股市有个规律,大家可以研究下:在牛市中,小盘股涨得比大盘股多,在大熊市中,小盘股跌的比大盘股多(市场泡沫后要注意退出)。雪球上的球友,不知道这点的应该挺多:这样,在熊市末期和牛市初期,小盘成长股存在被错误定价的机会特别大。中间可能有5倍甚至10倍以上的机会。比如2008底和2012年,是不是小盘股后来的涨势更好。分别出现了大华股份,长城汽车,蓝色光标,网宿科技等牛股。06-07的大盘股牛市是个例外,世界上并不多见。当时大盘股有股改红利对价,而中小板是没有的。我在投资生涯的初期, 受巴菲特的思想影响,基本上不买20倍PE以上的股票。结果发现这样选到的股票, 多数是银行地产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潜力大家有目共睹. 而那些真正的能涨, 业务模式稳定的股票, 相对来说小盘的更多一点,而PE呢至少翻倍。

5. 同一个板块的比价效应带来的错误定价机会。比较成长性、市值以及流通盘。成长性同样的情况,同样的行业,那么较小盘的股票或者低估值的股票,可能存在相对被错误定价的机会。比如2012年-2013年初,通化东宝,长春高新,双鹭药业领涨医药板块后,市值在150亿以上,动态PE普遍达到了40倍以上。而不少市值在更小的股票,估值却不到40倍。那么后面这批股票,比如誉衡药业,常山药业,佐力药业,乐普医疗等由于比价效应,开始从2013年中补涨甚至大涨。例子很多:光伏行业转型电站,则有爱康科技和东方日升的比较。银行业务系统,长亮科技和安硕信息比较。电信外包系统:创意信息和国脉科技比较。IT系统外包:银信科技和天玑科技等等。而这种比较,有时可以让你提前预知风险。

6. 跨市场的定价有错误吗?雪球上,跨市场操作的人很多,跨市场可以找到类似标的,有的人通过比较这种股票的市值和PE获得机会,我是指港股和A股对比,美股和A股对比,或B股和A股对比。比如,蒙牛Vs 伊利;海王星辰Vs 一心堂;中国生物制药 Vs 双鹭药业;搜房网 Vs 三六五网;优酷Vs 乐视网。丁丁想提示大家的是,这种比较,没有意义,经常会误导你,让你错误的买入股票或者错失牛股。跨市场的比较,核心是去发现新趋势,而不是买入或规避股票。根据跨市场的比较PE,PB或成长性来买入股票,这是丁丁总结出来的世界上最蠢的一件投资行为。两个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估值体系、监管体系、投资者喜好、市场热点、再融资条件、甚至财务标准都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比较北京和广州的菜价,然后因为北京白菜走俏就在广州囤积白菜,结果可想而知。这时,可能不是市场定价错了,而是你的定价错了。这是通过我的港股经历提示球友一个与众不同的发现。以下是丁丁发现的例子。例子:盯着美股的在破产边缘的金融界,你就错过了A股的东方财富;你不能因为A股的苏宁电器疯狂表现,去买入港股的国美;或者你看过正大游戏的不佳表现,去评估A股的掌趣科技;或是你根据A股的华谊兄弟,去买入港股看似低估的橙天嘉禾和美股的博纳影业。没有经过周全考虑,你要么不能复制奇迹,要么发生投资问题。

还有些什么情况造成的错误定价呢?大家可以讨论。以上提到的这些比较,可能一段时间内,不能让你马上大赚数倍。但是总是用这些原则去思考寻找,30-50%的机会还是经常有的。耐心地比较和寻找市场中的错误定价,你就有可能一点点地积累利润,或者避免亏损。同时,多加思考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自己错了。这样的双向思考,会更加客观。

Dean 丁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投资五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