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之道”就是老子之“道”。
老子的“道”包含三层意思:终极存在、规律与应用。终极存在相当于道体,规律相当于道理,应用相当于道术,三个层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过,读《老子》感受最深的是关于道理的论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关于道理——“道”的规律性论述,老子反复教导我们的正是这种东西:一种相生相待的思想思维方法。
早在人类还在动物界时,我们就产生了关于这个世界的分类体系:天有黑白,物有大小,人有善恶,这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初级分类——范畴化,知识即由此产生。最初我们对世界的分类都带有二元性质,天色不黑就白,事物不大就小,人物不好就坏,列维—斯特劳斯把这叫做“成对相反物”。中国的阴阳观应该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典型体现。但是随着人类智力水平的发展,我们发现世界并不都是二元素可以概括的,天色不仅有黑白,还有拂晓与黄昏的过渡,事物不仅有大小,还有大中小、小中大的区分,人物不仅有善恶,还有时善时恶、此善彼恶的情况,因此便由二元论思维上升到了复杂思维。《老子》通篇论说的就是这种观念,他要求我们抛弃简单的非黑即白观而秉持相生相待观。
在小而简单的系统里,非黑即白的简单观念是有效的,如牛顿的那些定理定律所处理的就是这个世界。但是随着事物复杂度的增加,这些定理定律已经难以描述事物的性质,必须抛弃简单性范式采用复杂性范式。平地上的一江春水与峡谷里的一江湍流就不同,对后者你得用湍流模型去描述,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实上,简单不过是世界的一种特例,是我们为省事省力刻意将其理想化的一种结果。世界是复杂的,大到宇宙星空,小到基本粒子,哪有简单的事物?
股市正是这样一种复杂事物。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一个新事物,毋庸置疑我们应该首先对它有所了解:这事物是什么、有什么性质、怎么对待它。这是一个出发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知彼”的意思。股市是什么?它与其他事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它?对这些问题都得有个基本的认识。
毫无疑问,股市是人们进行股票交易的场所,股指或股价是人们交易行为的体现,这是最基本的认识。千万别小看这一点,很多人一进入股市就把它忘记了。比如价值投资者,他们把业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突出这一点,他们还把“交易行为”这个环节省略掉,一步跨到了价格上:只要买入好公司的股票持有就一定能赚钱。真是这样吗?公司的业绩好,这自然能吸引人的眼球,然后这个人就会研究和思考:这是什么公司?值得买入吗?现在这个价位买入划算吗?如果买入,应投入多少资金?是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期分批买入?买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万一下跌呢?途中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怎么应对?什么时候卖出?怎么卖出?等等。所有这些环节都得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因果链才能保证你赚钱,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使你功亏一篑。武器好并不能保证一支军队打胜仗,武器好打败仗的军队多的是,最后能不能取胜还得看其他因素,并且是这些因素非线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价值投资者的错误是迷信武器,以为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他完全忽视了天时、地利、文化、心理、战略战术的作用,特别是忽视了人在其中的能动性。这种观点到达极致后便出现了这种谬论:拥有好武器的一方终究要获胜,这次败仗不过是人们暂时的情绪波动造成的。
genad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