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投资收益的思考

(2011-12-11 21:26:21)
标签:

财经

苏格拉底

美国

收益率

价值回归

股票

分类: 投资理念
关于投资收益的问题,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深入的思考,所以梦想着100%的收益率,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绝对有问题的。所以下面我拿债券作为例子来说明收益的来源问题。

假如有两个债券A和B,都是三十年到期的,票面利率是5%,那么如果我们以面值买进,就能获得年均5%的收益了,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如果从长期来看的话。但是假如现在市场给债券A的定价是117元,给债券B的定价是86元,那么任何一个懂财务技巧的人都能计算出,投资B的收益率是6%,投资A的收益率是4%,那么按照我们价值投资者的说法,那就是债券B相对于债券A被低估了,我们不会因为债券B可能继续下跌而不买B,也不会因为A可能继续上涨而去买A,我想这个道理,每个价值投资者都非常清楚,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现在我们继续向下看。我们通过上面的计算,就知道债券B的收益是每年6%,债券A的收益是每年4%,这个收益率就是我们期望债券本身给予我们的收益率。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不期望市场给予的收益,而是与企业成长,那么说来,搬到这个债券上,其实就是这个6%或者4%的收益率,我们不应该期望其他额外的收益率。

我们知道企业的长期收益率最多也就是40%,因为ROE到了40%几乎就封顶了,长期来看,维持20%的收益率也是很罕见的,所以有些人说他想获得100%的收益率,我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思维,这种说法是对价值投资不具有理性思考的表现。

但是我将会继续分析,让大家看到,市场先生会最终自然而然地给予价值投资者企业所能给予的收益率。我们继续拿上面的债券举例子,我们说,债券A的收益率低,债券B的收益率高,也就是A被高估,B被低估,那么,在长期内,我们说市场是称重机,A和B的收益率会趋向于一致,那么A的价格最终会降低到100元,B的价格最终会提高到100元,假设价值回归的过程是一年完成的,那么A在这一年的收益率是-10%,B在这一年的收益率是22%,我们知道此时市场的收益率是5%,也就是说A在这一年的收益率相对于市场是-15%,B相对于市场是17%。从这个例子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所谓市场给予的收益是反映在价格向均值回归的过程的。但是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不应该指望这个均值回归,而只指望企业的生长所给予的那个收益,虽然我们不指望这个均值回归带给我们的收益,但是市场还是会给我们额外的礼物,会额外给予我们这个收益的。

实际上,一个企业被低估,之后往往还会被高估,譬如上面的债券,债券B可能不是回归到100元,而是回归到117元,而债券A则可能回归到86元,那么我们进行这种切换时就会面临更加有利的位置,事实上,我们只要持有被低估的证券,我们在面临这种切换时就面临绝对有利的地位,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不会期望这种切换会发生,更不要指望何时会发生,假如不发生,我们长期持有,我们会取得高于市场的收益率,假如发生了,我们会取得远高于市场的收益率。这样,我们其实就面临着非常有利的地位,使我们处于长胜之地。

所以说,虽然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从来不宣称自己能够获得市场给予的收益,但是市场的疯狂与否,却对我们肯定是有利的。即使我们说我们不指望这种收益,但是市场还是会硬塞给我们这种收益。考虑到市场具有均值回归的性质,也就是说长期内市场是称重机这个性质,我们在于市场博弈中,其实就处于有利的位置了。市场不会因为某个人说他想要多高的收益率就给多高的收益率,但是那些处于有利位置的人,市场假如想要给予股民收益率的话,处于有利位置的人却一定能够分享这种收益。

因此,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了收益来源的问题,一个是企业成长导致的收益来源,一个是价格向价值回归带来的收益来源,我们价值投资者可以确保前面的收益来源,但是后面的收益来源不是我们能够保证的,所以我们只应该指望前面的那个收益,而不是价格向价值回归所带来的收益。但是我们价值投资者却一定能够收获这个收益。

下面我来谈两种价值回归,一种价值回归是个别股票相对于市场总体高估或者低估了,所以他们要像价值回归,也就是市场总体的平均收益率回归,正如巴菲特所说:“有些人并不认为整个市场会繁荣,他们只是认为自己能够从中挑选出胜利者。”,另一种价值回归是市场总体被低估了,所以会整体向均值回归,正如巴菲特所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作为价值投资者,可以接受第一种价值回归,而放弃第二种价值回归。理由何在呢?因为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其实是认为择时是不可能的,我们大家都能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择时不可能这个道理。当然,有一些迹象能够说明市场低估或者高估,但是超低逃顶基本上是我们的能力之外的事情。但是第一种价值回归,却比较容易寻找,对于一个精通财务分析的人来说,找出两家企业,说出哪个更优秀,似乎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我们固然不能比较两个企业的现金流,然后给出其收益率,但是两家公司的比较是可以实现的。而只要这种比较具有可能性,那么找出某个行业的先进公司,跑赢这个行业应该就是没问题的,比较不同的行业,找出能够跑赢市场的行业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种分析猜测的成分很少,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是科学而非赌博。

但是第二种价值回归,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很难说1664就是底部,就拿现在来说,谁能告诉我市场会跌到哪个点上?但是如果让我们说出创业板银行哪个更具有投资价值,我一口就能说出来。即使巴菲特认为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我认为也不是没有一杆秤在称量的,那就是债券的收益率,巴菲特的确把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作为称量投资股票的标准,其实这就涉及到了第一种价值回归的方法了,因为债券和股票不过是两种资产。

有的人会说,现在股票被低估了,但是我预期股票价格会继续下跌,所以我持有现金等着继续下跌。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市场中的确有优质的股票,而且就在这个下跌的过程中,这个公司还在继续成长,而你的现金则不会成长。你可能会说这个股票会继续下跌,所以我会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我认为这就陷入了赌博的境地了。我认为合适的分析思路是,我们只能以长期的收益率来做分析,而不对这个资产会不会下跌或上涨做分析,现金是收益率为零的资产(除非投资存款或债券,但是那是有收益率的资产,而非现金了。),而优质企业,是收益率为正的资产,即使优质企业的价格下跌,我们持有优质企业的长期收益率也高于现金,我们要做到的其实就是不和市场赌博,只追求确定性的目标,这个确定性的目标就是这个优质企业的价格何时止跌,不是我们能够估计的,而这个优质企业未来能够创造多少财富,却多少可以估计,我们不去估计何时止跌这个问题,而去估计这个企业创造多少财富,就站在了一个胜算率更高的地位上了。

有些人认为市场给他的收益率不够高,他梦想100%的收益率,我认为这是说梦话。你凭啥认为市场要给你100%的收益率?我们向市场要的收益率不过是10%,这就是长期内股票市场的收益率,而且就是这个收益率,按照索尔尼克的说法,也是难以保证长期具有的,因为美国市场在二十世纪初,市盈率很低,而到了末期,市盈率则很高,这个10%的收益率其实反映了一部分起初低估,后来高估的因素,何况,我们未来不一定会面临那么快的技术进步和那么高的通胀呢。

即使我们能够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找出被低估的股票,但是那也仅仅能够保证15-20%的收益率而已,实际上优质企业也仅有这个收益率。这就是我们能够指望的长期收益率,而且几乎一定能够实现的,我们不应该指望其他的收益率。

有些人说他指望100%的收益率,指望股票价格跌到遍地是黄金的位置,我想问,你凭啥认为股票市场会跌到这样的地步呢?你说市场总是这样的疯狂的,你可以说我经历少,所以不会判断市场的疯狂,但是你也应该想到,当你这样估计的时候,你其实就占到了和市场赌博的境地了,你既然能够估计市场的疯狂,你何不去抓涨停呢?

柏拉图曾经写过一篇《卡尔弥德》,卡尔弥德是一个英俊的美少年,柏拉图的亲戚,苏格拉底亲近他教他哲学,在这篇文章中,苏格拉底讲了明智的问题。柏拉图的舅舅,在途中插话和苏格拉底争论,他说,阿波罗神庙中的神谕说了明智的问题,那个神谕就是说:“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他自己知道什么,自己不能知道什么,别人不能知道什么,别人知道什么,就是明智了。我认为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就是明白我们的理智的界限,把我们的行动局限在我们的理智的范围内,不要超出理智,那就是明智了。这个道理放在投资上,就是把我们的努力方向,放在不同资产的投资价值的比较上,选择高收益的资产,这是我们的理智能够达到的事情,而不要去猜测市场的涨跌,因为大众的情绪难以把握,这样我们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我认为这样我们所能期望的收益率就是市场本身的收益率+我们的能力所能提高的额外收益率(优质企业高出市场的收益率)+价值回归的收益率。这最后一个收益率发生的时间,不是我们能够指望的,如果这个股票到了一百年之后再发生均值回归,也不应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简单的投资方法,那就是我们选择收益率最高的资产,并且越跌越买,我们的评估标准就是投资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市场的涨跌不影响我们的买入决策,我们只是在不同时间不断买入我们认为收益率最高的那个资产,同时如果我们持有的资产价格提高,收益率低于市场总的收益率了,那么我们就卖出,换成收益率更高的资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