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人之长
(2011-01-29 21:30:00)
标签:
苏秦
阴符经
战国策
汲取
走势
股票
|
分类:
投资理念
|
简练以为揣摩
智慧可以相传,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如何把别人的智慧学到手。在汲取别人智慧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能否从历史上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身上来得到启示呢?
不可否认有原创性智慧的人总是很厉害,比如,姜太公先生,代表作《阴符经》。但是有原创性精神的从来都是凤毛麟角,一般人基本都是靠汲取别人智慧变厉害的,其实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也可以很厉害,比如苏秦先生,研习《阴符经》有得者。
善于从书本上汲取别人智慧而很厉害的窃以为首先应推苏秦先生,他之所以能“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主要是善于汲取《阴符经》的智慧,风头不比太公差。详见战国策,“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引用的这句话不仅说出了他成功的秘诀,还说出了他学习他人智慧的秘诀,除了刻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伏而诵之”者,大概就是要把理论搞的很熟练,而“简练以为揣摩”者,看了几家的解释,觉得都不圆满,窃以为到底是啥意思,估计只能问作者,而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历史学家现在还没有搞清楚。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毕竟“简练以为揣摩”是汲取别人智慧很好的一个方法论------应该是我书读的少,有哪位朋友知道,能否教我?下面说下我的猜测
有一句话说,书即是世事,世事就是书,“简练以为揣摩”,就是以世事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世事,最终达到理论与世事的统一。应用到学习缠论上就是,理论就是走势,走势就是理论,以走势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走势,最终达到统一。
当然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具体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理论就只是理论,见走势就只是走势;见理论不是理论,是走势,见走势不是走势,是理论;见理论即是理论也是走势,见走势即是走势也是理论。
以上看似玄之又玄,其实不是心得,是扯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95a790100eyl5.html
若愚求知
复有发心不正,见地夹杂。障深学寡,信少疑多。今日修净,明日参禅。学教畏难,又思学密。禅教密净,法法不彻。贪瞋嫉悭,般般未除。骑墙登垄,歧路彷徨。饰说大言,时怀侥幸。积习浓厚,念力轻微。心地暧昧,见解邪僻。强引经文,附会己说。讹谬相承,积非成是。最怕作钝功夫,妄希得大受用。
=====宝王三昧忏
在所有的博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若愚学缠,从第一次看到这个网名,就很受震动。尤其是这两天又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其中一本是2000年买的,距今10年有余了,中间翻了多次,均没有搞掂,仔细想来,就是没有做到“若愚求知”这四个字。就像一个禅宗故事所讲的,满杯的水无论怎么倒也倒不进去,同样的如果没有去学之前,胸中已经满满的,怎么会搞得掂呢?
所以在学习一个东西之前,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心态上要“若愚”,不带有任何的先入之见,然后才能完全的切入作者的知见,这是一层意思。另外要舍得下钝功夫,不投机取巧寻捷径,须知做钝功夫就是真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我今年在价值投资方面有所进步。与各位共勉。 |
简练以为揣摩
智慧可以相传,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如何把别人的智慧学到手。在汲取别人智慧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能否从历史上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身上来得到启示呢?
不可否认有原创性智慧的人总是很厉害,比如,姜太公先生,代表作《阴符经》。但是有原创性精神的从来都是凤毛麟角,一般人基本都是靠汲取别人智慧变厉害的,其实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也可以很厉害,比如苏秦先生,研习《阴符经》有得者。
善于从书本上汲取别人智慧而很厉害的窃以为首先应推苏秦先生,他之所以能“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主要是善于汲取《阴符经》的智慧,风头不比太公差。详见战国策,“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引用的这句话不仅说出了他成功的秘诀,还说出了他学习他人智慧的秘诀,除了刻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伏而诵之”者,大概就是要把理论搞的很熟练,而“简练以为揣摩”者,看了几家的解释,觉得都不圆满,窃以为到底是啥意思,估计只能问作者,而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历史学家现在还没有搞清楚。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毕竟“简练以为揣摩”是汲取别人智慧很好的一个方法论------应该是我书读的少,有哪位朋友知道,能否教我?下面说下我的猜测
有一句话说,书即是世事,世事就是书,“简练以为揣摩”,就是以世事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世事,最终达到理论与世事的统一。应用到学习缠论上就是,理论就是走势,走势就是理论,以走势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走势,最终达到统一。
当然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具体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理论就只是理论,见走势就只是走势;见理论不是理论,是走势,见走势不是走势,是理论;见理论即是理论也是走势,见走势即是走势也是理论。
以上看似玄之又玄,其实不是心得,是扯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95a790100eyl5.html
若愚求知
复有发心不正,见地夹杂。障深学寡,信少疑多。今日修净,明日参禅。学教畏难,又思学密。禅教密净,法法不彻。贪瞋嫉悭,般般未除。骑墙登垄,歧路彷徨。饰说大言,时怀侥幸。积习浓厚,念力轻微。心地暧昧,见解邪僻。强引经文,附会己说。讹谬相承,积非成是。最怕作钝功夫,妄希得大受用。
=====宝王三昧忏
在所有的博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若愚学缠,从第一次看到这个网名,就很受震动。尤其是这两天又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其中一本是2000年买的,距今10年有余了,中间翻了多次,均没有搞掂,仔细想来,就是没有做到“若愚求知”这四个字。就像一个禅宗故事所讲的,满杯的水无论怎么倒也倒不进去,同样的如果没有去学之前,胸中已经满满的,怎么会搞得掂呢?
所以在学习一个东西之前,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心态上要“若愚”,不带有任何的先入之见,然后才能完全的切入作者的知见,这是一层意思。另外要舍得下钝功夫,不投机取巧寻捷径,须知做钝功夫就是真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我今年在价值投资方面有所进步。与各位共勉。 |
简练以为揣摩
智慧可以相传,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如何把别人的智慧学到手。在汲取别人智慧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能否从历史上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身上来得到启示呢?
不可否认有原创性智慧的人总是很厉害,比如,姜太公先生,代表作《阴符经》。但是有原创性精神的从来都是凤毛麟角,一般人基本都是靠汲取别人智慧变厉害的,其实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也可以很厉害,比如苏秦先生,研习《阴符经》有得者。
善于从书本上汲取别人智慧而很厉害的窃以为首先应推苏秦先生,他之所以能“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主要是善于汲取《阴符经》的智慧,风头不比太公差。详见战国策,“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引用的这句话不仅说出了他成功的秘诀,还说出了他学习他人智慧的秘诀,除了刻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伏而诵之”者,大概就是要把理论搞的很熟练,而“简练以为揣摩”者,看了几家的解释,觉得都不圆满,窃以为到底是啥意思,估计只能问作者,而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历史学家现在还没有搞清楚。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毕竟“简练以为揣摩”是汲取别人智慧很好的一个方法论------应该是我书读的少,有哪位朋友知道,能否教我?下面说下我的猜测
有一句话说,书即是世事,世事就是书,“简练以为揣摩”,就是以世事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世事,最终达到理论与世事的统一。应用到学习缠论上就是,理论就是走势,走势就是理论,以走势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走势,最终达到统一。
当然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具体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理论就只是理论,见走势就只是走势;见理论不是理论,是走势,见走势不是走势,是理论;见理论即是理论也是走势,见走势即是走势也是理论。
以上看似玄之又玄,其实不是心得,是扯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95a790100eyl5.html
若愚求知
复有发心不正,见地夹杂。障深学寡,信少疑多。今日修净,明日参禅。学教畏难,又思学密。禅教密净,法法不彻。贪瞋嫉悭,般般未除。骑墙登垄,歧路彷徨。饰说大言,时怀侥幸。积习浓厚,念力轻微。心地暧昧,见解邪僻。强引经文,附会己说。讹谬相承,积非成是。最怕作钝功夫,妄希得大受用。
=====宝王三昧忏
在所有的博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若愚学缠,从第一次看到这个网名,就很受震动。尤其是这两天又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其中一本是2000年买的,距今10年有余了,中间翻了多次,均没有搞掂,仔细想来,就是没有做到“若愚求知”这四个字。就像一个禅宗故事所讲的,满杯的水无论怎么倒也倒不进去,同样的如果没有去学之前,胸中已经满满的,怎么会搞得掂呢?
所以在学习一个东西之前,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心态上要“若愚”,不带有任何的先入之见,然后才能完全的切入作者的知见,这是一层意思。另外要舍得下钝功夫,不投机取巧寻捷径,须知做钝功夫就是真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我今年在价值投资方面有所进步。与各位共勉。 |
简练以为揣摩
智慧可以相传,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如何把别人的智慧学到手。在汲取别人智慧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能否从历史上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身上来得到启示呢?
不可否认有原创性智慧的人总是很厉害,比如,姜太公先生,代表作《阴符经》。但是有原创性精神的从来都是凤毛麟角,一般人基本都是靠汲取别人智慧变厉害的,其实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也可以很厉害,比如苏秦先生,研习《阴符经》有得者。
善于从书本上汲取别人智慧而很厉害的窃以为首先应推苏秦先生,他之所以能“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主要是善于汲取《阴符经》的智慧,风头不比太公差。详见战国策,“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引用的这句话不仅说出了他成功的秘诀,还说出了他学习他人智慧的秘诀,除了刻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伏而诵之”者,大概就是要把理论搞的很熟练,而“简练以为揣摩”者,看了几家的解释,觉得都不圆满,窃以为到底是啥意思,估计只能问作者,而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历史学家现在还没有搞清楚。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毕竟“简练以为揣摩”是汲取别人智慧很好的一个方法论------应该是我书读的少,有哪位朋友知道,能否教我?下面说下我的猜测
有一句话说,书即是世事,世事就是书,“简练以为揣摩”,就是以世事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世事,最终达到理论与世事的统一。应用到学习缠论上就是,理论就是走势,走势就是理论,以走势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走势,最终达到统一。
当然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具体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理论就只是理论,见走势就只是走势;见理论不是理论,是走势,见走势不是走势,是理论;见理论即是理论也是走势,见走势即是走势也是理论。
以上看似玄之又玄,其实不是心得,是扯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95a790100eyl5.html
若愚求知
复有发心不正,见地夹杂。障深学寡,信少疑多。今日修净,明日参禅。学教畏难,又思学密。禅教密净,法法不彻。贪瞋嫉悭,般般未除。骑墙登垄,歧路彷徨。饰说大言,时怀侥幸。积习浓厚,念力轻微。心地暧昧,见解邪僻。强引经文,附会己说。讹谬相承,积非成是。最怕作钝功夫,妄希得大受用。
=====宝王三昧忏
在所有的博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若愚学缠,从第一次看到这个网名,就很受震动。尤其是这两天又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其中一本是2000年买的,距今10年有余了,中间翻了多次,均没有搞掂,仔细想来,就是没有做到“若愚求知”这四个字。就像一个禅宗故事所讲的,满杯的水无论怎么倒也倒不进去,同样的如果没有去学之前,胸中已经满满的,怎么会搞得掂呢?
所以在学习一个东西之前,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心态上要“若愚”,不带有任何的先入之见,然后才能完全的切入作者的知见,这是一层意思。另外要舍得下钝功夫,不投机取巧寻捷径,须知做钝功夫就是真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我今年在价值投资方面有所进步。与各位共勉。 |
简练以为揣摩
智慧可以相传,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如何把别人的智慧学到手。在汲取别人智慧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能否从历史上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身上来得到启示呢?
不可否认有原创性智慧的人总是很厉害,比如,姜太公先生,代表作《阴符经》。但是有原创性精神的从来都是凤毛麟角,一般人基本都是靠汲取别人智慧变厉害的,其实善于汲取别人智慧的人也可以很厉害,比如苏秦先生,研习《阴符经》有得者。
善于从书本上汲取别人智慧而很厉害的窃以为首先应推苏秦先生,他之所以能“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主要是善于汲取《阴符经》的智慧,风头不比太公差。详见战国策,“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引用的这句话不仅说出了他成功的秘诀,还说出了他学习他人智慧的秘诀,除了刻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伏而诵之”者,大概就是要把理论搞的很熟练,而“简练以为揣摩”者,看了几家的解释,觉得都不圆满,窃以为到底是啥意思,估计只能问作者,而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历史学家现在还没有搞清楚。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毕竟“简练以为揣摩”是汲取别人智慧很好的一个方法论------应该是我书读的少,有哪位朋友知道,能否教我?下面说下我的猜测
有一句话说,书即是世事,世事就是书,“简练以为揣摩”,就是以世事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世事,最终达到理论与世事的统一。应用到学习缠论上就是,理论就是走势,走势就是理论,以走势来印证理论,以理论来观察走势,最终达到统一。
当然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具体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理论就只是理论,见走势就只是走势;见理论不是理论,是走势,见走势不是走势,是理论;见理论即是理论也是走势,见走势即是走势也是理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