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银行股的再次思考

(2011-01-19 21:15:51)
标签:

财经

巴菲特

银行股

内在价值

股权投资

股票

分类: 投资理念
近期对于银行股进行了再次思考,期望能看清一些,以便捋出一些思绪。

    在此,我不想讨论加息等宏观经济因素,因为短期的经济波动我无法预测,我所能做的只是判断未来或者说长期而言,某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我将自己的思考放回到企业本身,力求用股权投资思想来思考。

    就企业本身而言,所有关于银行股的讨论都可以归结为一点:目前的银行股有没有低估,未来能否继续稳健增长?    如果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买入银行股最终会被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我用巴菲特的股权投资思维将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各位分享,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
    第一,要明确一个问题,真正影响银行股的不利因素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信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所说的话,他认为银行真正的风险还是在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的本质也还是集中在以土地为抵押物的中心平台上,归根结底还是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因为,就目前阶段对于地产商开发贷款已经严格限制了,这一类贷款今年下半年来几乎没有增长,而且都同意执行银监会关于开发项目必须有50%的自有资本,银行才能放贷。而个人按揭贷款实质是优质资产,其不良率反而会低于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所以,真正要考虑的就是银行的融资平台问题。   

    第二,地方平台融资贷款的坏账会不会大面积爆发?如果大面积爆发一定会影响到银行利润增速。很遗憾,就目前的公开信息而言,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就目前而言,谁也不知道平台贷款的真实情况,谁也不知道地方平台贷款会出现多少坏账。这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而且这一因素是实实在在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近几年的利润。一个严肃的价值投资者应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确定性,而力求让投资标的无限接近于完全确定。如此看来,买入银行股是不符合价值投资的严格标准的,因为未来变得不可预期。

    第三,但是如果还记得巴菲特经常说到的:“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目前的银行股不正是这种情形吗?大众都对银行股退避三舍,银行的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都处于历史最底部,这个时候不是我们应该贪婪的时候吗?但是前面说过,地方平台的问题又有可能使得银行未来几年的盈利出现不利状况。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是要确定性还是要贪婪?

    第四,要解答以上问题,必须回到股权投资的角度,必须以一个五年以上长期投资的视野和维度进行思考。既然我们不确定地方平台问题会不会爆发,那么就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即地方平台问题如大家预料那般,银行未来一到三年的利润受到影响。但是这一影响是否会影响银行的内在价值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是长期稳定的,是本质属性的东西,而不是一到三年的财务数据如此简单,我也不认为产生了坏账就必然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基本面,因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核销方式加以解决。即使银行坏账问题发生,其内在价值并没有受到贬损,银行长期的经济前景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我前面说到的“不确定”是短期的“不确定”,银行未来良好的经济前景依然是确定的。但是,这些结论必须是建立在股权投资的角度才能成立,对于追逐近一两年短期利益的投资者完全没有适用的余地。注意,我所说的股权投资的角度至少要五年(我在买入银行时也是这么想的)。

    第五,我们再以兴业银行为例,目前兴业的坏账大概为20亿,假设未来兴业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大面积爆发,坏账上升10倍,由现在的20亿攀升至200亿,2011年净利润粗略估算为200亿,即将2011年全部净利润来冲销坏账。这样,坏账问题解决了,2012年兴业将重回增长轨道。一年净利润为零会影响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吗?

    总结:归根结底,是要分析清楚银行的内在价值到底是什么,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价值投资者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但是,内在价值绝对不是能精确估算出来的,也绝对不是几年的财务数据,而是长期稳定的经营特质,是定性的东西,而不是定量的东西,是艺术的东西,而不是科学的东西。2011年有些银行股的动态PE只有6倍,PB只有1.4倍,用李驰的话就是,这在20年A股历史上是没有的,这就是当年买法人股的价格,而历史证明以买法人股的价格去投资最终都赚了大钱。聪明的投资者们,你们觉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守候好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