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票投资与必然胜者

(2010-09-02 20:10:22)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理念
   为简便起见,先考虑三种游戏。
    第一种是书面考试。对于现代人来说,书面考试的成绩显然是比较容易衡量的,由及格线到满分,清清楚楚。各种“水平线”把参与者的“能力”列示得明明白白。这种“水平线”是“绝对”的,所有参与者可能全部及格,也有可能全部不及格。尽管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不排除考试会偶尔不能考出参与者的真实水平,但我可以认为“不失一般性”,考试中的“优胜者”之所以优胜是因为“能力”达标。
    第二种是围棋。十个人参与下棋比赛,名次最终排出由一排到十。这个名次是“相对”的,我并不知道,这十个人是否“围棋高手”。原因很简单,即使十个人水平都很低,同样会有第一到第十名出现;同理,我也无法知道这十个人是否“围棋菜鸟”。这里没有“水平线”,我作为一个“外行”,无法为他们的水平打分。在这里,“优胜者”是必定是会出现的而且可以肯定他的“能力”是相对较强的,然而,优胜者的绝对“能力水平”究竟如何,是无法得知的。
    第三种是投资常识提到的猩猩扔飞镖。十个猩猩,名次最终排出由一到十。这个名次也是“相对”的,我并不知道,这十个猩猩是否猩猩武林高手,同理,我也无法知道这十个猩猩是否猩猩菜鸟。更重要的是,扔飞镖的“优胜者”是必定会出现的,而且可以我完全不能肯定他的“能力”是否相对较强一些?在猩猩的“能力”和“优胜”的结果之间,不知道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关系?(所以做第一名的猩猩是比较委屈的)。
     主要的麻烦在于围棋和猩猩扔飞镖,这两种游戏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我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有清楚的规则的,而飞镖这个东西尽管有规则,我们会怀疑猩猩是否已经知道了有关规则。如果飞镖的参与者是人,那么我们大概可以肯定说这种博弈和围棋更加接近了。
    第二点,围棋的参与者是同意将自己的“围棋能力”放在“规则”里去衡量的。黑猩猩既然都不一定知道规则,那我们应该更不知道它是否同意这样衡量自己的“飞镖能力”。扔那些飞镖对于猩猩来说可能和扔一个苹果或者可乐瓶之类的没有多大的区别。我怀疑这个游戏仅仅类似布朗运动的一部分完全是随机运动而已。
小结
    有绝对衡量标准,即“水平线”的游戏,胜者的“绝对能力”更加容易衡量。
    只有相对衡量标准,没有“水平线”的游戏,无法知道参与者的“绝对能力”。但是如果是该游戏的专家,有可能通过游戏中观察大致了解参与者的“绝对能力”。
    游戏规则清晰的话,最后结果更具有效性,成绩更能和“能力”挂钩。
    所有参与者通晓规则而且遵守规则的话,则成绩更能和“能力”挂钩。
投资的属性
    上面的内容中已经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框架,偶扩展一下:
    有水平线,成绩绝对可衡量的活动,类似书面考试,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比如常见的建筑工程,受力可以被校核,安全系数可以量化,质量标准按评分进行比较;
    规则清晰参与者也基本接受的竞争性活动,如各类体育竞赛,各类被民间长期接受的比赛,高考;或少量的商业活动,如同管制同地段同品种同类型的餐饮小店,同档次同地段的理发店,类似的便利店药店等等;
    规则并不清晰,或参与者不一定打算接受的竞争性活动,比如选举,选美,职位竞争等等;也包括真实世界里大多数的商业活动如网店和实体店的竞争,超市和百货的竞争,IPHONE和WII之间的竞争,上下游间利润的竞争;等等。
    大多数的投资在我看来,其实正是第三类活动。
投资中的优胜者
    其实该说的东西前面多数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所以接下来我所写的大概相当于是一种表态。当然在投资当中很多更加细节的因素需要我们去判断去研究,但我认为不太能够改变它本身的性质了。我的看法不可避免的受我本人的性格、世界观和投资观的影响以至于偏向简单化,不过既然这本身就是参与竞争的一部分,就把看法本身看成一种竞争特质好了。
    投资中的“优胜者”,多数情况下我想是没有太多值得研究的价值的。如果要进行投资水平的比较的话,那么在投资品种、投资时段、投资方法、投资年限、投资地域、投资领域、投资组织、投资承担风险、投资预期收益、投资金额等等等等因素接近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才是相对比较有意义的。如果是投资的行家来进行一些优胜者的比较可能稍有价值,不过令人痛苦的是一个外行即使看到内行的点评,也仍然无法变成内行。所以这样的比较对于菜鸟来说依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投资所需要研究的对象,公司、商品、国家或者个人,他们之间“优胜者”的比较,多数情况下也是没有研究价值的,或者说即使值得研究也不能指望一定就有成果的。如果要进行比较有意义的比较,依然是设法寻找一些可以用“规则”或者用类似的“参与者”来“框住”(增加边界条件)的环境,进行比较,否则大概是很容易迈入误区的。
    所以对我而言,看到新闻提到哪位投资者比较优胜,或者说哪个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一般情况下是近乎于没有反应的。如果时间很多我愿意深入了解一下商业世界的各个方面,不过目前我的时间确实比较有限。
对策
    不过寻找长期的胜者总是有对策的。讨论对策并非因为我很“内行”而仅仅是一介小散出于保护自己的思考,如果是菜鸟的思考对于其他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凑巧找到了捷径类如所述其实对于菜鸟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投资本身,成为优胜者的捷径是直接寻找“可以致胜的方法”,而绝对不是寻找“优胜者”然后学而习之。之所以学习巴菲特只有一个理由,就是认为其“方法正确”,而非“事实已经证明了巴菲特就是那只优胜的大猩猩”。我对巴老满怀崇敬之心,这话只为击破某些误解,一点儿没有对其不敬的意思。
    对于公司研究,也是类似。通用之所以伟大值得研究,窃以为是因为它发展了一套系统的培养竞争性企业中竞争性人才的方法,而非它持续几十年上百年的屹立不倒。当然实证是对伟大公司的一个最好的证明,我只是一再提醒同好,竞争性的领域啊,最烂最烂的十个公司里,仍然会有第一名。
    对于方法论。既然选择投资我们就已经参与到一个规则不清晰、其他参与者想干嘛以及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干我们都不甚知道的领域当中来,就最好用一种“画地为牢”的方法,为自己找到比较清晰的、规则的、比较适用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其中的“专家”然后找出“优胜者”来,最终使自己成为“优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