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益递减 ”
这一现象,既表现在资本额的扩张上,也表现为时间上:随时间的推移,高盈利的公司普遍变得盈利不高了。有人统计过,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100多年来,目前只有通用还在,其他要么因日趋衰落市值缩小而被剔除,要么被兼并后变得不知是什么了。而A股短短19年的历史,一开始就是盈利很高的
“ 绩优股 ” 现在基本上没有一家能长期保持绩优到现在的。
随时间收益递减的现象,与随资本额收益递减的现象一样,都是 “
价值有限性 ” 的体现。所谓 “ 高价值 ” 公司,并非是指某些年业绩能 “ 高成长 ” ,而是能尽可能地延长高收益的周期,或者能在更大资本额上实现高收益
—— 能最大程度地延缓 “ 收益递减 ” 规律的制约。就象人的生命,不要奢望 “ 长生不老 ” ,只要能比一般人更长寿和健康就足够了。
能抵御收益递减的最强大武器,就是企业的 “ 无形资产
”
。如上文所述,牢靠的客户关系、低边际成本的业务属性是资本复制式实现价值增值的根本,而保持强大的竞争壁垒和业务需求的恒久性则是资本长期高收益率的关键。
选股时着眼于保持资本长期高收益率( “ 长寿命 ” 企业)而非某期业绩 “ 高成长 ” 对投资人来说有两方面的意义:
1.避免投资上大损失的风险。从股市的历史中可以看到,那些
“ 长寿命 ” 的企业( “ 长寿命 ” 企业或 “ 百年老店 ”
是指那些业务记录专一、历史悠久的企业,而不仅仅是指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留存的时间),即使不幸在牛市顶部买入的,即使收益率不高,长期看遭受大损失的几率很小。
2.业务始终专一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更易成为卓越型的企业。企业的 “ 业务能力 ” 和 “
无形资产 ”
更多并非是天生的,而往往是学习、长久积累的结果。新兴行业里的企业往往风险更大,其道理就在这里。
“ 收益递减 ” 可以说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普遍规律,是投资人的 “ 大敌 ”
。长期投资看似很 “ 轻松 ” 、 “
很简单 ”
,但由于有收益递减这一现象存在,长期投资的结果理论上看可能很糟糕:时间越长、资本额越大,你陷入收益递减的概率也会加大。实际上也如此,真正做长期投资成功的人并不很多,也正因为此,长期投资也很难被市场投资人认可。其实,幸亏人类社会存在收益递减的规律,否则,社会将不可想象:存在价值几乎无限大的企业,那么所有的资本都会向着这一家企业去倾斜,其他行业、业务都不会再有生存的机会。那将是个什么社会啊!如果股票投资真的仅仅靠长期持有就能致富那样的
“ 简单 ” ,那么社会上也不会有其他实业存在了。
“ 收益递减 ” 律也正是投资上 “ 安全边际 ”
法则的根基。收益递减律决定了任何企业的价值都是有限而非无限的,因此对一个有限价值的企业,只能在一定的价位以下买入才能有投资价值。
因此,投资也是门哲学。好走极端,把投资神化,以为世界上只有几个 “ 皇冠上的明珠 ” 似的企业可以投资,其他全是 “ 垃圾 ”
,其结果就是容易犯以任何价格来买入做投资的错误;或者认为投资是 “ 随机漫步 ” ,随便买,长期持有就可以(某台湾的 “ 投资家 ”
说宣扬的),其结果往往导致平庸和随机波动的投资业绩。投资的道理如同社会、生活上的普遍道理,在尊重、正视普遍规律的前提下,理解一家企业局部和阶段性的能克服
“ 收益递减 ” 现象的经营机理才是选好长期投资标的的关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