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发酵面团中的盐与糖
众所周知,在面团发酵工艺中盐和糖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它们共同影响着发酵的全过程,决定着成品质地、口味及色泽。别看它们在面团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制品的成败大多与二者的投放有关。所以很多师傅将它们的投放量作为秘方保存。虽然盐和糖在发酵面团中都产生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往往是相互制约的,甚至是相反的。
首
先拿口味而言,一个是咸味,一个是甜味,口味截然不同。当糖占总量的5%以下,盐高于2%时,显咸味:当糖量占10%至1 5%,盐占1.5%至1.8%时,两者势均力敌,咸甜适中:当糖量占20%至25%,盐占1%至0.8%时,则糖获胜显甜味。
其次,它们对面团质地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盐属于韧性材料,它可以增加面筋的劲力和韧性,使成品具有硬和脆的特点,口感更结实,更有咬劲,如花卷、法式脆包。而糖是一种柔性材料,因为它具有吸湿性强和易水化的特点,可以使面团保持更多的水分,令成品松软,如千层油糕,丹麦包。
再次,在色泽方面,盐可以使面团组织变得细密,光线照射到壁膜时投射的阴影较小,而显得洁白,所以盐可使发酵面团的色泽更白。而含糖的酵面在烘烤时会产生焦化,含糖量越高,焦化越快,色泽越深,所以含糖量高的酵面加热时间不能过长。
然而盐与糖表现得最为对立的是在对发酵的影响方面,一个是促进,一个是抑制。
盐对于发酵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盐的渗透作用可使面团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使面团变得紧而结实,从而令面团不易发酵膨胀;二是盐对于酵菌生长繁殖会产生限制作用,过量的盐甚至会杀死酵母菌,导致面团无法发酵。所以盐在面团中的投放比例应小于2.2%,含盐量多的配方发酵时间会变长,若盐超过2.5%以上,除使成品难以下咽外,也会令面团“僵死”,无法发酵。而适量的糖却可以促进发酵,首先,因为糖能增加酵母菌繁殖所需要的养分,起到促进发酵作用:其次,糖具有吸湿性强,易水化的特性,可使面团变得较柔软,易于发酵膨胀。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对立就有统一。盐虽然会抑制发酵,但完全没有加盐的面团,发酵速度是快了,可制品却极不稳定。例如一些酵面在饧发箱里还挺蓬松饱满,但加热成熟却干瘪硬。这就是因为没有盐参加的面团,面筋的筋力差,缺乏韧性与弹性,在发酵膨胀时面筋易产生断裂,加熟后成品会懈劲,从而产生变形。不但如此,面团还会因为过度发酵产生酸味,影响成品的风味。由此看来,盐对于发酵面团而言不仅能满足口感,改变质地,它还是一种发酵的稳定剂。
正如盐对于发酵起的两面性的作用一样,糖对发酵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配方中糖的含量超过10%以上,发酵反而会受到抑制,发酵速度会变慢。为什么呢?因为发酵是酵母菌做两种运动的结果,一是有氧发酵运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是无氧发酵运动,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而有氧发酵是面团充分起发、蓬松的主要因素,即是发酵的主要因素。无氧运动决定面团的风味,在含糖量高的状态下,酵母菌多作无氧发酵,这样就抑制了发酵速度,所以必须延长发酵时间来达到充分发酵。
综上所述,糖与盐这对发酵工艺中的矛盾体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那么盐与糖在发酵面团中什么比例较适合呢,一般说来,盐的投放量占总重量的0.8%至2.2%之间最适宜。而糖的投放量区域较宽,在5%至8%时甜味较淡,但最适合发酵:在1
O%至25%时甜味较浓重,随糖的浓度越高发酵时间就越长。附带说明一下,含糖量高又要求短时间发酵的面团,必须增加酵母的用量,以缩短发酵时间。另外,发酵配方中若糖的含量多,盐就要相对减少用量,否则两者同时增加会令酵母大受其害,从而无法发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