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知青日记《自序》《后记》

(2023-01-02 09:27:43)
标签:

知青

上山下乡

分类: 公开

的知青日记《自序》《后记》

                      孙成民

我的知青日记《自序》《后记》

《自序》

1969年12月下乡插队算起,到1978年6月正式调离农村为止,我的知青生涯跨越了10个年头。在这期间,我基本每天都写有个人日记,20多本日记至今保存完好。可以说,这是我知青岁月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直到80年代初的27年间,全国有1700多万城镇知青奔赴农村、边疆。他们在如火如荼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增长了才干,发挥了作用,作出了贡献。他们用青春、热血、汗水镌刻了载入共和国史册的光荣业绩,也用笔记、日记、照片实录了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足迹。

知青上山下乡早已尘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渗透于这段历史的知青文化、知青精神却日久弥新。全国数以万册当年由知青撰写的日记、笔记等,已成为这一时期这一特殊事件的重要见证,也成为未来研究这段历史较为具体、直接的一种原始史料。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呼唤中,整理这部知青日记成为知青上山下乡系列研究课题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2015年出版《四川知青史》三卷本之后,2016年在齐、清、定《四川知青要事纪录》以后,我开始把精力放在整理《我的知青日记》上。

这部知青日记是我9年知青岁月的原始记录。它如实地记载了在农村艰苦磨练、“劳其筋骨”,钻研农技、科学种田,刻苦自学、充实头脑,贴近群众、小事做起,投身实践、有作为等方面的艰辛经历与成长路径,原汁原味地记述了一名川东北小城下乡插队的知青逐步锻炼成长为一名始终是“知青”身份的公社党委书记的心路历程。

这部知青日记是我知青工作经历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地记叙了在9年知青岁月中曾担任县、地委知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以及省委知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省知青办副主任的工作点滴,客观地记叙了在三级知青工作领导岗位上参加知青“统筹解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参与知青若干问题的专题调研与决策的历史片段。

正是我的9年知青岁月与知青工作经历融合在一起,从插队知青的艰苦劳动、生活到担任农村基层干部的走村串队,与参加省、地、县知青管理机构的工作交织在一起;从在生产队、大队搞农科试验、示范到推动公社知青农科队建设,与各级党政组织实施的知青集体安置、发挥作用的工作节奏跳动在一起,从而构成这部日记在知青上山下乡史料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透过这部日记,可以了解四川知青上山下乡在动员、安置、教育、培养、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工作片断,可以发现四川知青上山下乡政策在不同时段的制定、实施、发展的一些史料线索,也可以看到三级知青办事机构中的广大干部职工在这一特殊岗位上的积极作为与无私奉献。可以说,它是研究知青上山下乡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原始资料。

整理这部知青日记,坚持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忠于历史真实,尊重原始记录,客观实录,不作分析,如实展示当时的所为所学、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以有效存史、有利资政、有益育人,这是我的初衷。

这部日记分为上下两卷(共60余万字),并以时间为主轴,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如实记录了我18岁到27岁期间在农村的许多劳动场面、农科画面、生活侧面,以及不少艰辛时刻、美好时光、激情瞬间、难忘片段……。可以说,这也是一部连续拍摄一名插队知青在广阔天地里3000多个日日夜夜青春岁月的“纪录片”。

在坚持日记真实性原则和保持日记体例风格的前提下,我以不同时段的主要内容为基点,拉通编写出全书13章、84节的标题,并附200幅左右的图片,突出其主要内容、重要活动等,以增强本书脉络的清晰度、层次感、可读性,也使读者获得阅读提示、资料线索。同时,对原日记中的少许史实进行必要核对,对一些繁冗的文字作出必要删减;对特定环境的语言、场景等,基本维持原貌。

9年的知青岁月,早已一去不复返;这段时光,每一件事,每一段路,每一个难忘的片断,都历历在目。我感谢自己在煤油灯下写出的这些日记。

=========================================================================================

              《后记》

1978年6月,我正式招调回城,知青生涯也就此结束。而新的工作起点仍在县知青办,知青工作继续与我紧密相连。只不过,此时的我不再以“知青”身份参加知青办工作,而是一个有过9年知青经历的知青从事着本职工作。此后,我与县知青办的同志一道,按照全国第二次知青工作会议精神,开展解决知青实际问题、安排知青回城就业等项工作。1979年9月,我当选为共青团开江县委书记,继续从事着与知青相关的工作,直至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全面结束。

在农村插队9年写下的这些知青日记,可以说是我几十年来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个人资料。尽管几经辗转、多次搬迁,但这些日记跟随我却没有任何散落和丢失;尽管纸张有所泛黄、字迹有所浅淡,但印刻在字里行间的足迹依然如初。

我感谢自己曾经写下的这些日记。当我踏上知青征途的第一天,就留下了此后每一个步伐的记录。无论是劳动磨练的汗如雨下,还是农科试验的欢欣喜悦,以至前行道路上的任何酸甜苦辣,都成为了它的话题,并从中给予了我坚韧的毅力和无穷的力量。正是在它的陪伴下,我立足实地,做好自己,才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

我更要感谢教我学写日记的父母。作为人民老师的他们,特别看重的就是教育子女学习成才,他们培养了我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在母亲去世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每次从农村回家,她总要询问我的学习和日记情况;父亲多次下乡或来信,总要与我交谈学习心得和写日记体会。正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在平凡中发奋,在前行中警醒,才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我的知青日记》能够作为四川省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知青上山下乡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主要是因为它源自于一名曾在农村担任过基层干部,且在三级知青工作领导岗位工作过的下乡知青当时的亲历、亲为、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它以日记体例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多侧面、多层次地记述了知青上山下乡的一些片断,丰富了知青上山下乡史料的一些内容,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书从立项一开始就得到省社科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科研处、财务处等给予了多方面的关照。我爱人也是一位有9年“知龄”的知青,她参与了本书相关资料的整理、编校等工作,本书同样凝结着她的极大付出与心血。在此,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孙成民,系四川省社科院知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曾于1969年至1978年在四川省开江县红岩公社4大队插队落户。本文系作者著《我的知青日记》的“自序”“后记”。)

=========================================================================================

封面附录:

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   难以磨灭的青春印记

实录青春岁月的脚步   感悟上山下乡的真谛

我的知青日记《自序》《后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