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事故伊春国航深航河南航空天气能见度非精密进近违章佩服杂谈 |
分类: 飞机与飞行,爱好者的视角 |
还是昨天空难的事。
一是佩服国航、深航的危机公关能力,把自己摘得那叫一个干净啊!
怎么说呢,跟几个月前国航(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高调控股深航相比,出事快24小时了,国航还没有任何“声音”,似乎这事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不要紧,要是跟你无关,那国航的领导冯刚(现深航总经理)去现场干什么去了?
国航把自己“摘干净”了,那深航呢?
先是宣布那是“河南航空”的事故,似乎跟深航无关,后河南方面又宣布,那是:......有关负责人表示,失事飞机是由哈尔滨基地包租直管,河南未参与该公司运营。......(见:《河南通报称伊春失事飞机由哈尔滨基地包租直管》http://news.sina.com.cn/c/2010-08-25/153920973574.shtml)
这是一个连鬼都要笑出尿来的解释,请问领导,“哈尔滨基地”是谁的哈尔滨基地?不就是深航的哈尔滨基地吗!玩概念,省略主语,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你们够狠!真是摘得干净啊!
二是佩服河南航空(深航)的飞行员
网上流传着一个事发时候的伊春机场天气实况电报(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2464f0100ktvn.html?tj=1),如果是真的,那就有点意思了。
电报全文如下:METAR ZYLD 241400Z 15001MPS 1000 BR NSC 12/12 Q1014 =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1000和12/12上,据我查到的伊春机场飞行资料(明天附上),伊春机场两条跑道的落地标准,B类飞机是2000米能见度,C类飞机是2800米能见度,当时是1000,机长,你在玩谁的命呢!超标也超的太多点了吧!
关于12/12,根据本人在成都塔台实习的经验,两个温度相差在0.5度以内时,基本就是大雾天,而“12/12”可以认为已经开始起雾了。可以推测,当时机长是不能完全能见地面的(也有可能是间歇能见地面)。要知道,雾的特性很有意思,经常大雾是贴在地面的一层,所以飞行员从空中看下面,觉得能见度不错(因为从上往下看只需要透过不太厚的一层雾气),而当飞机接近地面时,就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时候是平视,雾气的厚度就大了),就是说,机长几乎是不能连续观察到跑道位置的,非精密进近,看不见地面,你在玩你自己。
还听凤凰卫视说,这机长还是第一次落这个机场,无语啊!
所以,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机长超天气标准落地酿成的惨剧!翻译成粗话就是:草!这种天气你也敢落地!
机长,我佩服你违章飞行的“能力”和勇气!
附:电报解释如下:METAR,意思是航空气象定期观测报告
ZYLD是伊春林都机场的四字代码
241400Z,24即当月的24日,也就是事故发生时间8月24日;1400Z,格林威治时间14时整,中国属于东八区,因此当地时间为22时,距离飞机着地起火只有十分钟
15001MPS
风是从150度方向(也就是东南方向吹来的)风速是01米/秒,对于大飞机来说几乎是无风状态
1000
绝对能见度为1000米
BR
NSC (no significant cloud)
英文字母直译是无明显云,其实是说1500米以下不需要担心云,云层高度对降落不构成任何问题
12/12
Q1014,大气压1014百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