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行(一)--五台山上“打金枝”

标签:
旅游山西戏曲晋剧文化 |
分类: 中国 |
结束了暑期班,第二天就飞去了“桃花红,杏花白”的三晋大地-山西。
第一站,五台山。
第一次听晋剧,竟然是沾了“五爷”的福。“五爷庙”中请了愿的香客,会花大气力请来剧社来个几天几夜的大戏,以此表达对“五爷”谢意与崇敬。
台上演的是《打金枝》,晋剧的代表大戏。
先来扫扫盲:
“晋剧,史称中路梆子,与蒲州梆子、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合称四大梆子,是山西的代表剧种,独尊为“山西梆子”,新中国成立后称晋剧。晋剧的起源是最早的山陕梆子,为蒲州梆子北上晋中演变而成,并吸引了当地的人情风俗,融合了祁太和汾孝秧歌和腔调及打击乐,在道白、唱腔、表演方面均发生变化,形成了高亢激越而又清新柔和的风格。”
《打金枝》剧情:
“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三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王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王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沈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怒气冲冲的附马郎...
骄横跋扈的升平公主...
这两位肯定是深明大义的父母双亲啦!
曲调、念白听上去和南方的戏曲很是风格迥异,真是“一方水土”啊,黄河、汾河浇灌出来的就应该是这个味。
乐队组成倒是让我大吃一惊,竟然有个拉提琴的,晋剧也改良啊!
瞅也瞅了大半天了,对这个“嫦娥”实验剧团,我的心中也大概有了个数,不能说人家“草台班”,因为我从后台看到了令我感动的东西...
转到舞台一侧,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大妈颇有敌意地上下打量我,我告知来意后,所有赞美之辞都给了山西、晋剧、敬业的演员,大妈顿时乐开了花,领着我就进了简陋昏暗的化妆室...
演员们台上台下一样敬业,扳着身子让我左拍右拍。
一边默默化着妆的小姑娘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非常认真地描画着,估计也不是什么角儿,演到这份上了还没扮上估计也就是一龙套侍女啊什么的,可她一笔一笔,那么地一丝不拘...
听大妈介绍,这些孩子都是艺校二年级的学生,而这些个来大庙唱戏的剧社也都是被某某老板承包了的。我摸估着老板也就付一些极其微薄的工资就把艺校的孩子领出了校门,然后算个实习啊什么的,她们的合同一签一年。
这么稚气的脸,稚气得让人有点心酸...
但愿小演员们的生活不是那么艰苦!
大锣梆子声中,香火炮仗齐放,烟雾缭绕中舞台上的演员与现实中香客上演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