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孩子,就别讲“条件”

(2009-11-26 15:49:09)
标签:

教育

育儿

父母的爱

安全感

心理健康

美国

分类: 早教杂谈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了几位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女教授的讲座,从女性的角度谈教育。一位教授讲她和女儿的关系,当她十几岁的女儿失恋后,作为母亲,她没有责备女儿的早恋,而是陪着她痛哭。她总结为母之道:母亲就是那个永远无条件站在孩子身后支持他的人。

    当时,年轻的我们都被深深打动。因为我们这一代孩子,很少会享受到这样无条件的母爱。

    父母的爱,应该都是无条件的。

 

何谓“有条件”与“无条件”?

    我们经常听到妈妈对孩子说:“听妈妈的话,妈妈就爱你!”“为了你,我天天这么辛苦。”这类话表面上看,是在鼓励孩子要好好表现,是为了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劳,可是,却越琢磨越不是味。这就是有条件的爱。

    而无条件的爱,就是全盘接纳你的孩子。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亦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多高,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便他们行为不佳。”

 

“无条件”不等于“无原则”

    如果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会不会就是一种溺爱呢?这是许多父母的担心。

    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无原则的爱。无条件,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爱孩子,他因你而生,你只能爱他。而且还要把这种爱明确地传达给他,让他知道不论在什么时候,父母都是爱他的。但同时,父母的爱应该是理智的,是可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达不满的,却不会因为有不满就不爱孩子了。

    而无原则的爱就是溺爱了。是把孩子当成“小太阳”,所有人所有事都不能违背孩子的意志,孩子要干什么都是好的、对的,孩子的要求无论有理无理统统接受,即使他在外面惹了祸,也要把责任归到别人头上。这样的孩子才会被惯坏,这就是溺爱。所谓“溺爱”与“宠爱”也就是一线之隔。

 

爱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现状,父母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社会适应性等。然而,一股返璞归真的育儿风气也开始盛行,很多父母好象回到了传统社会,孩子可以不再独自入睡、尽量多抱孩子等等。这是因为,这些所谓的“传统”更能给予孩子心灵的慰藉。

    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奋斗,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明白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而健康的心理与家庭成长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成为大家的共识。从小就得到父母充足的爱,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比较阳光,也就是说,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1岁前得不到足够的爱,会造成将来的人格障碍。心理学家认为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依赖性的,这是因为孩子需要母亲的抚养,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吃、喝、换尿布,也需要母亲的爱。早期严重缺乏爱的孩子,成人后对其他人有着更多的怀疑、不信任、敌对,更多考虑自己,要求别人关心自己,却很少关心他人;要别人理解自己,却很难去理解别人。各种心理疾病和障碍都与爱的缺乏有关。

    著名幼教专家朱家雄教授在一次论坛上就说过:“父母好好爱孩子是第一重要的;其次是要身体好,活得开心;能聪明就聪明点,没那么聪明也不要强求。”

 

爱是安全感

    有的父母很怕孩子“缠”上自己。经常会听到一些妈妈得意地说:“我们家孩子多省心,我出门他从来不哭,我在不在家他都无所谓。”这样的妈妈固然出门时心理踏实了许多,不必为孩子的哭闹烦心或担心,但孩子真的会对妈妈存在与否不在意吗?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做过“陌生情景”法的实验,通过观察婴儿与母亲短暂分离、处在陌生情景中的反应和行为表现,来测定母婴依恋的模式,判断孩子是否具有安全感。妈妈离开时没有反应,回来时也不拥抱孩子,那么孩子对妈妈是回避的态度,这样的孩子安全感较弱。而那种妈妈在场时很主动地探索周围,妈妈离开时哭闹一下,但很快就自主玩了,妈妈回来后拥抱亲吻以后,能很快平静下来接着玩的孩子,才是拥有健康亲子依恋关系,也很有安全感的孩子。

 

爱是自信

    被爱的孩子会有安全感,才会有信心去探索、去学习,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的孩子,才会是自信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自信来自父母的爱。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慢慢就会感受到,父母是跟自己最亲的人。如果最亲的人对自己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他就得想方设法获得爱,而孩子的认知和能力都有限,很可能是用一种父母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式呈现他的“听话”,比如胆小谨慎。我们想象不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拥有自信。

    儿子从一出生,就享受着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爱。拥抱、亲吻,“我爱你”……我们都会从不吝啬地给予他。现在,4岁的他已经能感受到,无论何种情况下,他都不会失去爸爸妈妈的爱,所以,他是安全的,所以他可以坦然地“研究”家里的每一件物品,放心地和小朋友捡树叶、挖蚂蚁洞……在幼儿园里,他也总是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3岁的时候,打雷了,他说:“妈妈在就不怕。”告诉他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危险,他说:“爸爸会保护我们。”到了4岁,他居然会说:“我也很能干,我也能保护你们!”

 

    都说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那么就好好去爱这个礼物,无条件地爱吧。

 

本文发表于2009年第11期《孩子》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