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星月土耳其】繁华不过是一捧沙——伊斯坦布尔.3.

(2015-12-15 22:47:33)
标签: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rumpatrikhane

kariyemuzei

aqueductofvalens

分类:
《上帝曾经来过》

阳光依旧灿烂无比的清晨。

我睁眼就去拍蓝色清真寺,大街上还寂静无人,在海边一只无人看管的大狗跟了我很久——和西欧的人们不同,这里一大早就疯狂跑步的人寥寥无几 。
http://s9/mw690/001x0Z6lzy6XNDLy0Wse8&690
(我们小酒店旁边,就是小索菲亚教堂——当然,后来也被改作清真寺用,遗憾的是内部的马赛克壁画已经荡然无存)

http://s10/mw690/001x0Z6lzy6XNDLslyVb9&690
(在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无所不在)

我想到周围的小街上去找个邮局,然后去西区看看——至于为什么想去西区,完全是被走遍全球里写到的Rum Patrikhane教堂吸引住了。
在像素非常低的小插图里,这座教堂显现出与土耳其建筑完全迥异的风格,而且,最重要的,写了一句非常玄幻的介绍:君士坦丁堡世界总主教堂。
世界总主?!那还不非去不可!

等我终于找到邮局时,我已经不知道自己走到哪条街了——伊斯坦布尔的邮局居然不是绿色而是明黄色的,这可真是让我始料未及。邮局里几个闲散的男人正端着玻璃红茶杯扎堆聊天,他们看着我明信片上古怪的土耳其文友善而好奇的笑——我是一大早现跟酒店老板学的。

出门放弃了继续找公交的计划,伸手打车。
跟司机小掰扯了一下教堂的地址——看来那地方并没什么人知道——最后翻出地图指给他看,小伙子恍然大悟:ooh,ooh,oh!出发。
穿出盘亘交错的老城区的窄巷,出租车驶上一条宽敞的大街,车流涌动起来,但依旧不闻刺耳的鸣笛声,大家依次鱼贯前行。
相隔很远,我就望见了横亘在接到上方的那道城墙——建于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的瓦林斯高架引水桥。
http://s15/mw690/001x0Z6lzy6XNEdT7DU9e&690
饮水桥是双层的,下面一层的拱门像城门一样跨越了大街,车道正好穿门而过。此时车行缓慢,我把手伸出车窗,找角度准备胡乱拍几张。
司机见状,竟然跟我说:等我停下,你下车拍。——天哪什么?我愣神的工夫,司机已经一脚停在了……大街上!
我开门下车,一脚还在车里,赶紧举起相机大致瞄了一下咔咔按了两张。引水桥延伸到街边,一片草地和小树林遮挡了它延伸的方向。
我心虚的回头望了一眼,后面的车居然就静静的也顺势停下来,就那么等着我们……
我的天!回到车里,赶紧让司机起步,连声道歉和感谢。小伙子笑了,没关系没关系,拍照片而已。

车停在海边的一条宁静的街道上,司机指着另一侧建筑之间的一条上坡的台阶小路:上去,左转,你就看到那个教堂了。
http://s16/mw690/001x0Z6lzy6XNEhU1fVef&690
(这是去往教堂的路上一座很显眼的建筑,曾经的教会中学)

教堂隐藏在一片小高坡上的居民区之间,小院里有两栋主要建筑,青灰色的山墙,简洁的欧式风格,外表毫不起眼,完全靠看不出是教堂的样子——而且还是“世界总主教堂”?

过了很久之后,才知道这是走遍全球的误译,应该是“宗主教”的教堂,用更世俗的译法,叫做“君士坦丁堡普世大牧首府”……
好吧,说人话的意思就是:这里其实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堂,而是东正教顺位排名第一的大主教的府邸。

自从君士坦丁大帝建都于君士坦丁堡之后,原有的西方罗马教会与希腊的东方教会就处于竞争之中,大家各自以自己为宗教的正根和本源,耶和华最忠诚的追随者和对圣经最正确的诠释者,这种竞争逐渐升级为战争,刚刚进入十三世纪,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以征服异教徒的名义屠城。
但即便如此,在十五世纪被土耳其人征服之前,君士坦丁堡依然是基督教的世界——哪怕在同一座神祗的光辉下,东正教和天主教越走越远。
进入门厅,天花板和墙壁的高处镶嵌着精美的壁画,圣母子的光环里衬着金箔底色,壁画下的大托盘里点着一簇蜡烛。
此时的教堂里应该空无一人,格外静谧,我们推门走进昏暗的教堂的大厅。


时隔这么久,我依然记得那个瞬间我的感受——身体的感受,我在深吸一口气之后,仿佛整个世界在霎那间凝固住了,时间停顿,我的呼吸也停止了,然后过了几秒钟,我才能轻轻的呼出一口气,但不敢发出声响,仿佛我的呼吸声也能击碎凝固的时空。

大厅正面的墙壁高处,开了三扇朝东的洞窗,此时正值上午,三束亮金色的阳光如舞台聚光灯般射进教堂的大厅,照亮了完全陷入昏暗的世界——那几束光柱仿佛从天而降,这让我瞬间理解了臣服于宗教的信徒们的感觉:在幽暗的茫茫黑夜中徒步的旅人,在马上就要被无边的黑夜和没有尽头的绝望吞噬的时候,抬头仰望和祈祷时,上帝散发着光芒降临在他们面前,照亮了周围的暗夜……那种震慑真的能让人在瞬间内心充满向往和敬意。
宗教也许在最初是给世人以在艰难的时世怀揣着希望活下去的力量,大概到了现如今,是为挽救孤独的内心吧。


几分钟后才回过神来,得以浏览教堂的风貌——整座大厅的穹顶和两侧回廊依旧是奥斯曼式的拱形架构,上空的天花板悬挂着几盏精美庞大造型华丽繁复的水晶吊灯,但并没有开启,房间正中是通向神坛的甬道,两边整齐的摆放着红丝绒高背椅,但并没有天主教堂里的跪板,再两边是一排高台上的唱诗班座席,靠背上镶嵌着金色的十字架……
神坛是一整面墙的金色的壁龛,天使和圣徒们的造像在各种细密精美的花纹装饰围绕下嵌在龛里,正中是东正教花瓣状的十字架。壁龛花纹有镂空,依然有一丝丝金线似的阳光穿孔而入,然后钉在地毯上一颗钻石般的亮点。
宗教必须有仪式感和庄严感,但其实替神灵们设计出这种神圣的感觉的,全来自于人类的智慧和虔诚。
而作为中世纪执掌半个世界的宗教,天主教的仪式感真的是无人能及。
这一点,从它们留下的艺术作品里依然能强烈的感受到。

http://s12/mw690/001x0Z6lzy6XNF7kBLl7b&690
离Rum Patrikhane教堂不远的更西边,有座小博物馆名声赫赫。
和圣索菲亚教堂一样,建于5世纪的卡里耶博物馆曾经是天主教的修道院,同样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和同样的命运——在一千年之后,它被占领者改作了清真寺之用。
必须感谢曾经的奥斯曼帝国,感谢他的对异教的宽容,这座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全在于它内部墙壁和穹顶上精美绝伦的壁画。而下令保护这些艺术遗产的,却是信仰另一种宗教的占领者苏丹本人。


虽然同样是拜占庭式建筑,但卡里耶却小巧精致,从门廊穿行进第一所厅堂时,我就再一次被震慑住了——

在全部用金色马赛克铺陈的底色下,耶和华的容貌祥和而端庄,但绝不冰冷,看上去就是个充满智慧又英俊威严的中年男子形象;天使和圣徒们花瓣状的围绕着中间的神,头上的光环也是熠熠生辉——全部是金色马赛克拼贴而成;四周的壁画上,从创世纪开始的一幅幅圣经故事,生动到即使身为一名异教徒——是的,对于天主教来说,我的确是个异教徒——也能一眼辨识出其中想讲述的故事。
http://s1/bmiddle/001x0Z6lzy6XNFlpj3y50&690
http://s16/bmiddle/001x0Z6lzy6XNFzUIBFdf&690(既然我那么痛恨无意义的看图说话,那我们面对如此盛景,只看图不说话吧——我已经完全窒息了)

这些被泥灰覆盖了千年的壁画所蕴含的意义,虽然早已从神圣不可侵犯的圣训变成了纯粹人类艺术的瑰宝,但在我站在高墙和穹顶下抬起头仰望的时候,它的光辉依然能让我忘记世间的纷扰和杂陈——哪怕只是暂时的。
在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的想,征服者来了又走,留下的人们重拾信念,哪怕臣服,哪怕被杀戮,却从没放弃过对信仰的执着和希望;这座城历经数次磨难洗劫,每一次都能重新慢慢复苏,它曾经见到过古罗马的荣光,也听到过上帝的召唤,在宣礼塔前聆听过真主的圣训;它亲眼目睹过太多的神迹的光辉,也遭遇了太多的绝望的黑暗,但从没被打败至一蹶不振。那么它的内心到底归属于何方呢?……人类的信仰,其实是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走出教堂,天空碧蓝如洗,街上的人们依旧安静平和,好吧,我也许有点沉重,毕竟,我只是这座城的匆匆过客。

下午的时候,我们离开了伊斯坦布尔,去往下一站——卡帕多奇亚星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