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还是读?
(2009-07-24 15:56:51)
标签:
3g跨越鸿沟老友中译本台湾读书it |
分类: 生活感悟 |
夜已深,最近习惯了凌晨两三点睡觉,处于一种亢奋之中。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喜欢表现的人,有点人来疯的意思。过去一直习惯了睡前乱翻书,一般也就是十二点多、一点也就睡了,除非看的书特精彩,非一气看完不可。但因为现在小说看的少了,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少。
凌晨两三点睡觉、亢奋,不是因为读书,是在写博,我自己在新浪上的博客。
曾经有一段很特殊的时间,我的工作就是在全国几个城市之间东游西逛,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在专门的网站上写成博客,狠狠的爽了一把,但也曾因“我博写我心”,惹来过不少麻烦。在后来的敏感时期,博客里除了写写不犯错误、不惹麻烦的读书心得外,什么也不写。
最近,一位名叫项立刚的老友来到XX联通给大家上课,讲3G的产业发展。我们是老友,特意跑到广州去见了他,尽管已物是人非,但大家相见甚欢。说及未来(如果还有未来的话), 他劝告说:3G真正的应用和繁荣其实是未来2-3年才会发生的事情,但对于3G真正的应用其实大家现在都还并不清晰,你可以潜心下来认真研究,或许能有所作为。
他的劝告打动了我,更重要,我有一个私心:当年我和他几乎是同时起步,只不过后来大家不同的选择,所以走上了不同的路,有了不同的现在和结果。我暗想:要是我也像他一样坚持,或许,今天给XX联通上课的那个人还会有一个是我。
我需要一个阵地重新去锤炼自己、找回自己已经丢失已久的尊严。于是,重新开始写博,每天晚上以3-4篇的速度和频率。不再只是写读书心得,也包括自己对3G的思考和认识。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无论是对整个电信运营、还是对3G,我其实真的只是一个门外汉而已。
从某一天开始,新浪开始在其“电信”首页、“博客首页”或“财经博客”不断推介我写的东西,顿时让沉默已久的我感受到了被推介的成就感、认同感和喜悦。短时间内,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开始有了点小小的名气,甚至有好几家网站主动找上来要为我开设专栏,同时也有机会向更多的专业人士学习。
原本,我更多的是想通过写博来总结和学习,提高自己对3G的理解和认识,慢慢进入这个行业。可突然间,因为新浪的推介,我感受到内心更强烈的愿望:我要出名!我要墙内开花墙外香!
浮躁!
于是,写博的时间多了,看书的时间少了,甚至几乎没有了看书的时间,每天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还要准时上班,即使仍处于兴奋之中,也只得强迫自己睡觉。
《跨越鸿沟》和《朗读手册》,一本在宿舍的枕边,一本在家里的枕边,放了许久,都仍没有看完。
《跨越鸿沟》是一本非常非常重要和有用的书,我是在2006年听当时公司的一位副总讲这本书的,他是台湾出身的美籍华人,曾是摩托罗拉中国区的副总裁,酷爱读书。早在几年前,他已经离开公司,但我们确立了老友的关系,因为同爱读书、性情相投。
可是直到2009年,大陆才有了中译本。曾经给另一位朋友提到过这本书,因此,当他发现这本书有了中译本告诉我后,立刻就买了,还有一本姊妹篇《龙卷风暴》,另一半《断层地带》暂时还没有买。
这两本书当年被美国硅谷视为销售圣经,是高科技行业产品的营销宝典。《跨越鸿沟》基本快看完了,在看的过程中,我常常想起3G,虽然3G未必就是真正的高科技产品,但关于高科技产品如何一步步跨越鸿沟的思路和策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朗读手册》是美国人写的一本儿童教育的书,主要是讲朗读和阅读、以及大声为孩子朗读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如何爱上读书。我只看了个开头,但我确信自己一定会把它看完。
我一直认为,有爱看书的父母,就一定会有爱看书的孩子。所以,一方面,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虽然他现在也还不到8岁;另一方面,我从来不去告诉或要求孩子要看书,但我在家里坚持看书,不是为了做给儿子看,而是看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看到儿子在睡前也开始乱翻书了,这让我很欣慰。真是言教不如身教啊!其实,读书也没什么,只是认定,热爱读书的人应该不会太坏。
回到最初,就在刚才,跟老友(他现在时常游走在北京、台湾、美国或其他地方之间)在MSN里检讨说:“最近每天写博,工作也比较忙,所以看书很慢!”他告诫:“要控制自己写博的瘾。不要因为有人和你呼应,你就太兴奋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是无法说服大众的,流出时间只做两件事:进修;和周遭现实社会多交流。”他还说:“一定要自控,别忘了保留时间适当的学习。”
他说:“我自己是很爱出风头、又爱抬杠的人,自己老了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一直克制自己不迷恋于博客。”他曾经的部下、也是他的粉丝,将他过去邮件往来中的一些文字整理成一本书,总共印刷了大概50册左右,他送我一册。
我告诉他自己或许是还不服老。3G与我而言,仿佛一针强心剂。他的劝告是:“早一点回到正规的传媒业!”但其实我和正规传媒从未发生过什么关系,也非专业出身,虽然曾有多家媒体总编盛情邀请。他又说:“写篇国企的小说!”答:“好建议!曾经想过写《电信风云录》。”哈哈!
他是真诚相告的朋友,可是,博还是读,与我而言,两者都不能放下,至少,暂时是这样,只能想办法更好的兼顾。
新买回来的书,又在家中的窗台上堆了一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