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郎平的争论
(2008-08-19 04:22:15)
标签:
女排体育事业发展外籍教练法籍郎平中国 |
分类: 我看奥运 |
在一个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体育正确”上升到和“政治正确”一样,是必须谨记的报道原则。
作为中国大众媒体,是不太可能公开表达“不正确”倾向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旗帜下,批评郎平卖国的观点不可能以报刊评论的方式出现。放在显要位置推荐的是“体育无国界”,作者们劝说那些心有不满的体育迷们放弃“狭隘胸怀”。
但是,在胡哥夫妇的现场注视下,中国一代体育英雄郎平居然真的率领原本负多胜少的美国女排战胜了中国女排。这回,还能依然落落大方地称赞“郎平是中国人的骄傲”么。网络媒体的编辑们允许愤怒的声音在跟帖中出现,腾讯更是在显要位置推荐了一篇颇有“挑逗”意味的评论:你还能理解郎平吗?作者一川烟絮写道: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如果拿这样一个问题去问中国人,也许十个有九个会大度地微笑着说:当然理解!她也有她的难处嘛……然而,却正是这支“二流球队”,今天打“疯”了……于是就生出许多网络上的攻击来,字字句句,宽容不再……毕竟还是有所心结,毕竟还是无法开解。因为在乎,所以酸楚。
而此时,搜狐推荐了来自深圳晚报的一篇赛后报道,标题着眼点为“郎平发布会上只说英语”。
当然,传统媒体上的主流基调一定是“以排球的名义向郎平致敬”。但他们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为美国人鼓掌。人民日报在周六刊发比赛消息时,专门配发评论,举出中国击剑队法籍教练等例子,“世界在分享中国的体育经验,而中国也在分享世界的体育经验”,肯定“分享经验”正是奥林匹克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犹嫌不足,央视周日新闻联播中,对中国体育代表团发布会的报道,唯一一段同期声,即是崔大林称赞郎平、乔良与来中国执教的外籍教练一样,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东方早报的主编邱兵在其“马上评”栏目中亲自就此表达观点,批评有“专家和名人喜欢站出来下结论”的做法,认为对于郎平的争论不应非此即彼,“年轻一代所表达的宽容开放的态度,与国家前进的姿态吻合;而对国家荣誉的强烈渴望,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