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物馆龙门山镇团山村口服补液盐黄玉英 |
分类: 坐而论道 |
小时候,我们家乡有句土话,叫:“如果是一头猪,牵到北京去转一圈回来,还是一头猪。”形容一个人笨、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长进。
可是现在这只猪自从被称为“猪坚强”后,仿佛就不再是猪了。俨然已经脱胎换骨为贵族,过上了贵妇一般的生活,也不知道这只猪是公的还是母的啊。
6月17日,彭州龙门山镇团山村。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战士来到村民万兴明家,帮助清理废墟。随着猪圈的木板被掀开,万兴明惊叫起来:“天啊,我的猪还活着!”此时,距离5月12日已经有36天。
大家发现,这头原本重达150公斤的大肥猪,瘦得只剩50多公斤。半米高的夹缝中,在无法走动的情况下,它唯一能够果腹的东西就是身边的木炭!这一生命奇迹传开后,正在筹备地震照片和实物展览的建川博物馆,花3008元将其买下,打算将它一直养到自然死亡为止,并为其取名:“猪坚强”。
有了名字,住进了博物馆,有新希望集团派出的畜牧兽医专家冯维兴给猪坚强制订食谱,里面还添加了电解多维的口服补液盐、调理气血并增强免疫功能的中成药等。有医生定期上门体检,有赔付高达5000元的保险……“猪坚强”自己也逐渐顺应着“向人看齐”的变化:喜欢早晚出门溜达,大小便一定要在外面拉。现在负责照顾它、与它最亲近的黄玉英说:“猪坚强比小娃娃还懂人情,真的很听话。”
据报道,黄玉英每天要为猪坚强按摩四次,从颈部捏到腿,每次大概二十分钟。这时,从来都十分安静的猪坚强便会低声而惬意地哼哼着。按摩结束,黄玉英说一声“猪坚强,我走了”,猪坚强便总是恋恋不舍望着她。
按照冯维兴的建议,为了帮助恢复猪坚强的体质,它需要每天出门运动锻炼身体。黄玉英耐心地唤着它的名字,猪坚强屁颠颠地跟着她,上午7点出门10点回来,晚上7点出门8点回来。趁着这个时候,猪坚强还顺便在外面解决了方便问题。渐渐地,它绝不允许在自己的房间内大小便——也许是尝到了房间清爽无异味的甜头,哪怕是内急了,也要等到黄玉英来接它,才一溜烟地冲出门找地方。
瞧瞧我们的记者们多会替猪考虑问题啊!连猪内急他们都知道。
猪坚强自从成为“猪坚强”后,就火得一塌糊涂。在网上以“猪坚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8220000条查询结果,地产界还发出了“向猪坚强学习”的号召。“猪坚强”先后吸引了20多拨记者到建川博物馆现场采访,另外还有英国、韩国的记者电话采访。
据说很多游客来此参观,首先就问猪坚强在哪。这完全超过了建川博物馆的预期。博物馆宣传人员表示,除了在地震博物馆给“猪坚强”设了一个小展厅进行文字图片介绍,他们并不打算让“猪坚强”展出,“只是希望它安静地自然终老。”
而就在建川博物馆准备为“猪坚强”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时,映秀又冒出了一个在废墟中被埋49天成活的“猪刚强”。会把“猪刚强”接来吗?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予以了否定的答复,“猪坚强有部队的人证和现场的物证予以确认,但是猪刚强更多是村民的口述。”
其实“猪坚强”也好,“猪刚强”也好,所有这些都是自以为比猪强的人弄出来的,作为主人公的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无论“坚强”还是“刚强”,其实也还是一头猪。该不会有人站出来说,不!它们不是猪!如果它们不是猪,那么,谁是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