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是心理干预?还是心理干扰?

(2008-06-04 21:35:16)
标签:

心理治疗

老人

心理问题

伤者

愿望

分类: 汶川汶川

大灾难后许多人都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人数甚至远远超过了实际的受灾人数,包括许多参与抗震救灾的人们也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我也想忘掉这些,但怎么才能忘记呀。”这就是一位因见到300具孩子的遗体后接受心理治疗的男子发自内心的困惑。

 

心理治疗实在是非常重要,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最近几天听广播,都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新名词,我试图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对权威的解释,但没找到。只是通过听电台的直播,我想问:这究竟是心理干预?还是心理干扰?

 

先不论我们从事心理干预的医务工作者的水平如何,我想说的是这种新闻媒体对干预过程本身的介入,是否也是对心理干预过程的一种干扰呢?

 

我对心理问题缺乏研究,但凭借常识,我想相对于生理问题来说,心理问题其实是更为隐蔽的,需要一个隐蔽的环境来进行。至少从我们所看过的一些国外的涉及到心理治疗的电影会给我们这样的印象,我不知道是否正确。

 

但从电台的直播,我明显的感觉到了这种干扰。医生是要集中精力对伤者实施心理干预呢?还是要不断应对媒体的提问、配合你的直播?伤者真的能说出他们内心的伤痛和愿望吗?特别是当他们要面对一个正在直播的媒体的时候。

 

在今天下午近7点直播的一次心理干预过程中,一个孩子说他的愿望是要有一间像日本一样能防地震的房子,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都住在里面,说着他就哭了。我相信这是他最真实的想法。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爱的奉献”募捐晚会上,一位累计捐了近1亿元的企业家在发表的感言中喊出了“为灾区减几所震不垮的学校”,被大家普遍认为这句话比他捐出的1亿元还有价值。

 

同时参与心理干预的还有一位百岁老人,主持人说老人听力和表达都不太好了,他来帮老人说出老人的愿望,他说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越来越强大,祖国越来越富强。”可是,没想到,老人这时候发出了撕心裂腹的喊叫声:“我要见到我的亲人啊!”

 

所以我说,在我们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下,一场心理干预就这样给演变成了一场心理干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