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敬畏

(2008-06-04 21:30:52)
标签:

大江截流

三峡工程

豪言壮语

科学精神

征服

中国

分类: 坐而论道

此次的抗震救灾体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力量。俄新社网站编辑部在其《中国,挺住!》的文章里这样写道:“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中国需要支持。”

 

“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数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数十亿元的国家,一个因争相鲜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确实,中国和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要学会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而不是无所畏惧、无所敬畏。

 

这些天,我看到、听到了太多的豪言壮语,诸如“英勇顽强百折不挠”,难道你没看到那被压在废墟里的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和身体吗?“灾区儿女视死如归”,什么叫视死如归,你去试试死死看,看你能不能视死如归,看看你的家人和亲人能不能对你的死视死如归?死亡是人类最大的痛苦和灾难!还有“重建家园我们无怨无悔!战胜国难我们信心百倍!伟大的中华民族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凤凰涅磐欲火重生,中华民族必将再创辉煌展翅腾飞!”不要说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是迫不得已,我们是不得不这样做!是的,所有这些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都没有错,我只是希望,我们哪怕能有那么一点点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真的没有那么伟大!更非不可战胜!生命和身体以及我们的神经在灾难面前其实都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我们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不要再与天斗、与地斗了吧,真那么想斗,就和人斗斗吧,如果觉得真的是其乐无穷的话,就当是斗蛐蛐、斗鸡玩好了。

 

我们创造了“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伟大工程,于是我们就开始以为我们真的可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的时候,我有幸去到截流现场,真实的现场并不像我们的媒体报道那样的激动人心、充满悬念,事实上整个就是一场秀!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秀”这个字的用法。每一个时点、节奏都要控制好,确保在哪一个时点完成截流,有点类似这一次的火炬登顶珠峰,当然,登顶多了许多意外和不可控的因素,是对生命体能和极限的挑战,但我们还是很努力的希望控制好节奏,确保在那一个整点火炬到达顶峰。

 

大江截流没让我激动,不过当时在三峡工地看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任三峡工程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10几年过去了,希望我没有记错他的名字)的一段对话倒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当记者问他大江截流的成功、未来三峡工程的建成是否标志着人类再次征服了自然时(我们的记者和媒体总是习惯了要去挖掘事件背后的伟大意义和象征),陆很认真的回答说:“不对!人类不可能征服自然,我们只能顺应自然去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那时也还没出现这个新词)和科学精神。

 

关于三峡工程的建设立项,在我刚刚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水电勘测设计院的时候,非常意外的买到过一本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书,叫《长江、长江——三峡呼号》,是由当时中科院的院长周光召院士组织了上百位各方面的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写出的系列考察报告,其中许多是不太主张上马三峡工程,或有许多担忧、对当初的论证有许多质疑的。包括环保、地质灾害、文物保护、移民问题、工程资金、泥沙问题、军事问题(有如悬顶之剑)等等。

 

在该书的前言,编者引用了周恩来总理当年对三峡工程所说的一句话:“我们很关心,但我们很不放心!”今天,在我们呼唤科学发展的时候,希望可以多一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少一点空洞无力的豪言壮语,真真切切的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总想着去征服自然,总认为没有什么是人类所不能战胜的。

 

最后,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恐龙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很多年,是这个地球上的霸主,如果他们有思维的话,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也会觉得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他们征服了一切,可是,一次大爆炸、或者火山的大爆发,总之自然让恐龙承受了灭顶之灾,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人类当然不是恐龙,但是,人类,也同样不是地球的霸主,人类需要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天灾不可避免,或者说在我们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还难以避免(譬如这一次的大地震就没能提前预报出来),但是有这样的科学精神、有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至少,我们可以减少许多人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