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线城市的幸福生活

(2008-06-04 20:06:42)
标签:

电信

手机

wi-fi

wimax

阚凯力

香港

分类: 行业观察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362_98739.jpg

 

自从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后,距今应该也有10余年的时间,这毕竟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多,短时间内估计是很难实现了,只能作为人们的一个梦想。

 

于是,人们开始退而求其次,开始了数字城市的尝试,而无线城市则是数字城市的一个关键环节和组成部分。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380_12133.jpg

 

无线城市成趋势免费上网是主流

 

事实上,“无线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美国纽约、旧金山和费城等多个城市,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都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无线城市”。预计到2010年,全球“无线城市”将达到1500个。

 

可见,无线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也有人将之称为“免费公共无线互联网”,将无线网络也看做城市基础设施之一。无线城市之所以吸引无数眼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免费。北京邮电大学的阚凯力教授将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无线城市中的幸福描述为“上网、打电话全不要钱了!”

 

据悉,在已经建成“无线城市”的国家与地区,“用户零付费”也已渐成主流。新加坡已经实行了3年的免费政策,而我国台湾地区也在今年改为免费对用户开放无线网络。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398_49077.bmp

 

正在实施中的嘉定则将采取“上游付费”的运营模式,即普通用户“零付费”。所谓“上游付费”,就是指由上游的广告商付费,而使用无线网络的用户则不用支付网络服务费,只是在接入网络时自动打开一个广告网页。在全面推广之后,付费模式将会有不同的选择,比如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享受比免费用户更高的带宽。但对于免费用户来说,将始终有一条基本保障,即无线网络的带宽不会低于512k。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427_38617.jpg

 

政府牵头推动建设电信运营颇为尴尬

 

不过,有了免费的午餐,谁还会愿意为高额的宽带接入费买单呢?无线城市将电信运营商推到了尴尬的位置。

 

政府推动无线城市是因为其显而易见的好处,老百姓走在任何地方,随时随地可以免费无线上网冲浪;公安巡警或者交警可以通过无线手持设备,实时传送现场产生的违章、犯罪图像或者视频。无线城市被视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象征。

 

阚凯力教授甚至认为“无线城市是政府的第五公共事业,与修路铺桥一样将成为政府的责任。”但运营商却有些坐不住了。毕竟,如今固网的包月费也要百元以上,通过Wi-Fi上网,价格更加高昂到令人望而却步。在国内,Wi-Fi上网需要一小时付3至5元。免费无线网络与目前的有线宽带也将形成激烈的竞争。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453_50936.jpg

 

有例为证,8月1日我国香港特区政府将正式启动全城免费Wi-Fi无线上网服务,从这一天起,香港市民可以随时用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通过“非加密形式”连接上网。不过,纠纷随之而来,香港几家3G运营商联名向特区政府上书,认为运营商需要购买无线频谱方可提供服务,而政府利用财政推出的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直接冲击了3G服务。

 

无独有偶,准备在今年底向全城提供免费Wi-Fi服务的巴黎市政府,也遭到了运营商的“逼宫”。法国电信起诉巴黎市政府,称当局推行的免费Wi-Fi服务计划已经危及到法国电信的切身利益。

 

国内运营商同样绕不开这样的“痛楚”。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6大城市在建设WiMAX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共同特点是,都不是由几大运营商主导,而是由当地政府牵头,通过优惠政策、创造便利条件等方式,授权一家中小运营商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及维护,这一点与国外的旧金山等无线城市类似,也多少反映了运营商的态度。如中电华通在北京、艾维通信在武汉的MAX建设,杭州的WiMAX网络则由广电主导。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471_99396.jpg

 

 

突破六大瓶颈四种运营模式

 

尽管“无线城市”展示了无限前景和巨大潜力,然而它今后也将遭遇不少重大的困难和挑战,能否突破目前困难与瓶颈将决定无线城市的概念能走多快,走多远。

 

1.无线应用环境的安全问题。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在原理上分析,比有线网络更容易受到入侵,因为无线上网不用身份识别,用户可直接使用,而且被攻击端的电脑与攻击端的电脑并不需要网线设备上的连接,他只要在你无线路由器或中继器的有效范围内,就可以进入你的内部网络,访问资源。如果用户单位在内部网络传输的数据并未高强度加密的话,更有可能被人家窥探到数据隐私,一些“心怀不测”者甚至篡改和破坏用户的重要数据文件,尤其是对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更是提出安全挑战。

 

2.无线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应用竞争的问题。无线网络是互联网之外增加的新渠道和新媒介,必然存在与PC互联网同类型业务相互比较,诸如WiMAX和3G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由于WiMAX在数据传输上的高带宽低成本特点,对3G网络形成了一定替代性,造成较大冲击,这就可能会损害电信、移动运营商的即有利益,因为长期以来其已在3G网络上大量进行投资建设。这需要政府综合权衡。

 

3.无线应用行业标准采用问题。对无线网络的应用前景,业界给予充分肯定。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相关政策,国家虽然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列入发展目标,但城市大规模组建无线网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几大国内无线运营商技术参数、无数频率及应用标准都有不同之处,在抢夺市场时有可能引发一场混战,影响无线城市的正常健康发展。因此制定无线应用行业统一标准迫在眉睫。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561_93289.jpg

 

4.无线运营商应用模式和其他媒介既有模式的冲突问题。无线运营商为了提供服务的方便,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应用模式,而其他现有网络媒介有自己的应用模式,例如互联网。这又衍生出在现有移动应用模式下提供服务成本、服务模式等多重矛盾问题。

 

5.技术水平制约无线网络普及的问题。目前国内无线城市网试点及港台的无线网城,都只能暂时覆盖室外区域,因为目前技术水平不能使信号足以穿透两层墙壁,无线网信号要穿破“铜墙铁壁”,就必须在信号传输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才能使无线城市的概念深入人心,迅速走入千家万户。

 

6.前期投资花费巨大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问题。据悉,如果考虑采用现有技术标准作为组网技术,一个中等城市就要设立1000个左右大型基站,才能覆盖95%的地方,大约要投资1亿多元,花费巨大,而这必然牵涉到谁投资、谁盈利、谁运营维护等问题。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必须以公益为宗旨、政府为主导,通过招标的方式对接入商进行选择,方能使无线城市更快更和谐推进。单靠一方是难于有效推进的。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482_92311.jpg

 

 

目前,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已经超过1000个,但是无线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仍在不断摸索和变化当中。显然,只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成熟模式,投资者才能收回网络建设成本并维持网络正常运行,保证无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无线城市主要有4种运营模式。

 

 

第一,ISP(因特网业务提供商)模式。政府委托建网,ISP(包括传统运营商)通过自己建设或者与政府共同建设无线城市网络并运营,再将业务批发、零售给用户、企业以及政府。

 

第二,广告模式。ISP自己建设、运营网络为主,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的、带宽较低的服务,通过广告支持免费服务。此外,ISP也向企业、团体和政府批发带宽较高、服务质量较高、无广告的接入服务。

 

第三,政府独营模式。投资、建网到网络维护和运营都是政府主要负责,直接提供服务给城市各个部门以及市民。

 

第四,合作社模式。所有拥有Wi-Fi(无线相容性认证)AP(接入点)设备和宽带接入资源的人或机构,通过加盟的方式开放自己的资源,使公共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Wi-Fi网络连在一起形成虚拟的“无线社区”。

 

让我们共同期待,一起努力,早日过上无线城市的幸福生活。相信已经不会太远。

 

http://huwei3.blog.blog080808.com/ufiles/photo/user/h/hu/huwe/huwei3/1211791534_3130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