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的咬字和吐字

(2013-05-08 15:32:26)
戏的咬字和吐字

  戏曲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因此唱戏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学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唱戏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
  学戏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是:
  字头要唱得短、轻、准
  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就是指发音的开头部分,即我们常说的“五音”:唇、舌、牙、齿、喉。
唇音:b,p,m,f
舌音:d,t,n,l
牙音:j,q,x
齿音:z,c,s,zh,ch,sh,r
喉音:g,k,h
  这五大类的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清晰。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我们应充分运用“咬”字的技巧,来加强戏曲的感染力。
  引长字腹
  字腹(韵母)是字在唱戏发音中的引长部分,它占时值较长,唱戏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它需要引长,也能够引长。它对唱戏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长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韵母的口形要求,分为“齐,开,撮,合”四类,我们称“四呼”。
开口呼:a,o,e发音时要求口腔打开。
齐齿呼:ī或以ī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口呈扁平形,气息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流出,用力在齿。
撮口呼:ü或以ü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微向前,用力在唇。
合口呼:u可以u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
“四呼”在引长字腹时运用,口形决不能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应始终保持不变。唱戏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连贯与流畅。
  字尾收音要分明
  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这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单韵母的字是没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只要元音发音完整不走形。复韵母的字,应很好地注意收音。如:
收ai,ei,uai,uei的韵尾时,应收i音。嘴角微向两边咧开。
收ao,ou,iao,iou的韵尾时,应收u音,双唇应向前微撮。
收n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尖抵上齿龈,阻住口腔通路,放气流穿鼻而过,收向前的n音。
收ng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根上升贴住软腭,阻住口腔通路,使气流穿鼻而过。
字尾收音时,要收得自然,要收得短、准、轻。且收尾的部位要准确,响度要适中,时值要做到收音即停。国我国的语言文字繁多,变化万千,收尾的部位也各不一样。在我国的传统演唱中,将汉语语音的韵尾归纳为十三个韵脚,也就是我们常在诗歌中遇到的押韵的意思,我们称它为“十三辙
 

[转帖]学唱戏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关于“十三辙”
1)发花辙:凡收aiaua的字均属之,如沙,下,马等。属元音结尾,收韵时口形不变。
2)梭波辙:凡收o,uo,e的字均属之,如波,歌,多等。
3)乜斜辙:凡收ie,üe,的字均属之,如叠,叶,野等。
4)“一七”辙:凡收i,ü的字均属之,如喜,月,雪等。
5)姑苏辙:凡收u的字均属之,如哭,古,谷等。
6)怀来辙:凡收ai,uai的字均属之,如开,槐,怪等。
7)灰堆辙:凡收ai,uai的字均属之,如内,醉等。
8)遥条辙:凡收ao,iao的字均属之,如高,肖等。
9)油术辙:凡收ou,iu的字均属之,如酒,手,后等。
10)言前辙:凡收an,ian,uan的字均属之,如南,关,边等。
11)人辰辙:凡收en,in,uen,un的字均属之,如分,宾,军等。
12)江阳辙:凡收ang,iang,uang的字均属之。
13)中东辙:凡收eng,ing,ueng,ong,iong的字均属之,如争,表,红等。
十三辙练习资料
传统把同韵字归纳在一起,叫做辙,也就是“韵”。传统戏曲中分十三辙,即:中东辙、江阳辙、一七辙、灰堆辙、怀来辙、姑苏辙、人辰辙、遥条辙、梭波辙、发花辙、油求辙、乜斜辙、言前辙。
十三辙是从普通话的三十九个韵里分析出来的。
练习时要注意要领:韵腹拉开立起,韵尾归音到位,注意情声气的结合。
另外还有两到小辙:小人辰和小言前辙。  

一、发花辙(a ia u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梭波辙(o e uo)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三、言前辙(au ian van vn)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油求辙(ou iu)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江扬辙(ang iang uang )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滴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次雨入寒窗。
六、灰堆辙(ei ui)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七、摇条辙(ao iao)
风寸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报。
等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八、人辰辙(en in un vn)
植上一树苗,留下一棵心。
后来乘凉者,更做栽树人。
九、怀来辙(ai uai)
长安回望乡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十、乜斜辙(ie ve)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寸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大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十一、姑苏辙(u)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十二、一七辙(i v --i er)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十三、中东辙(eng ong iong ueng)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转帖]学唱戏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关于声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一个音节或字在单独发音时它的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汉语语言中的四个声调在咬字、吐字中,虽然按三部分结构规律把字吐清楚了,但若字的声调不对,唱出来的字仍然容易使人误解。如果我们把四声搭配得当,就形成了声调的对比,有起有落,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朗读起来好听,唱起来易于上口,这就强调了诗词的节奏美、旋律美。
    总之,唱戏的语言离不开字音的声、韵、调这三部分,只有掌握了字音的结合规律,演唱时辩证地处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要根据戏曲情感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完整地表现出每个字来,才称得上真正完成了唱戏的咬字吐字。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咬字吐字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一般来说,唱轻快的戏曲,咬字吐字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激昂的戏曲时,咬字应结实有力;唱抒情曲调时,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板时,咬字吐字应圆滑,相连,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目的。
       

       

       

       

      [转帖]学唱戏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基本功训练及其方法
      唱戏主要是咬字、吐词、行腔、归韵。没有深气息的唱戏,就没有正确的唱戏,深气息是唱戏重要基础,唱戏的声、字、情时刻不能离开气息,气息是声源,气息是唱戏的动力,所以说科学的正确的深气息呼吸法就是满腹联合的呼吸法。
          生活中的自然呼吸,与唱戏的深呼吸有联系又有区别,唱戏的呼吸力度和浓度是有控制的运行,吸入得越加深入,呼出得越加充实,气息充足,才能产生穿透的动力;气沉入底(丹田)声才能贯于顶(头声),“气乃声之帅也”,怎样训练胸腹联合呼吸法即深气息呼吸法呢?可采用下列四种呼吸方法来体验。
      方法之一:可闭口用鼻深深的闻花香来体验深吸气。
      方法之二:可试验在举重物、推重物、抬重物之前的吸气体验深吸气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抬钢琴吸气,边发声来体验深气息,对歌声的支撑力)。
      方法之三:可将仰卧起坐之前的吸气,深入小腹(丹田),在半坐起的姿态中体验横隔膜的推气,支撑歌声的作用。
      方法之四:可试验仰面躺身(深吸气之后,在小腹部放一块木板,在上面站立一人或两人,然后发声,体验深气息的支撑力)。以上四种呼吸方法,均形成身体的五部位扩张。1、胸部扩张;2、两肋扩张;3、腰围扩张;4、横隔膜向下扩张;5、小腹扩张。(丹田位于脐下三指约一寸三分之处),在深吸气的运行中,形成了坚韧的歌唱的气柱,这个歌唱气柱的根部在丹田(小腹)这个歌唱气柱的柱体是从腹腔的腰围横隔膜到胸腔的两肋伸展到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及口腔前峰到硬口盖,气息通过丹田及横隔膜腰围两肋支撑穿透硬口盖向鼻腔及额窦、蝶窦头腔的穿透引起泛音共鸣,这就是深气息高位置安放的学戏方法。

      发音技巧(吊嗓)

      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

      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吊嗓的作用

      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

      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