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教师期待效应

(2013-09-04 23:21:1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雷诺·贾可布逊在所著的《课堂里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中记录了他们在欧克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中开展的教育实验。他们在几个班里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名单,对授课教师声称这些学生经过了“特别测试”,智力超常,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成绩会大幅度提高。结果,这些“佼佼者”果然在期末考试中比其他同学考得好得多。据此,罗伯特·罗森塔尔和雷诺·贾可布逊解释说是他们创设的教师期待使得教师区别对待了这些学生,你认为他行,他就行,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自我实现预言效应。”

这个案例曾经激发多数教师的教学热情。一个简单的原因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不在其他,而仅仅在于预测,且是不真实的预测!当随着人们从对期待心理狂热崇拜中走出来恢复理性后,却发现这个案例面临很多实践层面的挑战。如,要不要去全面了解学生,如何处理教学中已经获知的学生信息,无原则地区别对待学生是否合乎教育道德要求等等。

我认为,期待必然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积极的期待产生积极的影响,消极的期待产生消极的影响。当然,那种盲目施加高期待有时会超越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效果会适得其反。而也有特殊学生会在批评声中愈挫愈勇,取得进步。因为这是非常规的教师期待,在此不作探讨。

我们要研究的是,教师期望是如何作用于学生心理并产生效应的?以教师的积极期待为例,如果一名老师在班内讲评新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时,表扬某学生书写美观,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书法家,并将该生作业对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希望全班同学学习。这时,这名受到表扬的学生因收到老师发出的积极信号,在心里产生积极的反应,这样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会在以后的作业中继续维持。如果没有其他外界的负面刺激,如作业负担过重,他应该不回马虎潦草应付了事。而另一方面,教师也会对自己曾经作出的评价进行跟踪,如果发现这名学生作业偶尔变得马虎,可能就会询问原因,进而再次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反馈(未掌握教学技能的教师会用批评来作出消极评价),这将再次刺激这名学生对书写的认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发出期待信号,学生接纳信号并产生成就感,教师在过程中不断给予关注和反馈,学生不断接受指导和训练,是教师积极期望产生效应的关键。罗森塔尔曾建议,教师要提高学生成绩,必须满足四个因素:一、创设一个温和的社会情感的师生关系(气氛);二、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更多的反馈(反馈);三、交给学生更多甚至更难的内容(输入);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回答和提出问题(输出)。后来,他将四因素修正为两因素。即情感和努力。

实际上,在教师期待心理的背后,隐藏着教师对期待的关注以及可能持续跟进的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得受关注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和更多学习的机会。最终,学习者强烈的学习意愿和规范的学习行为使得成绩提高。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问题在于,合格教师不会对所教学生做出积极和消极的区分,虽然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学习能力与成绩也的确存在,但是教师也不会轻易将学生简单地分为优等生和差生两派,然后分别以激励和指责的方式施加刺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因为潜伏于自己内心的期待而引发的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却无处不在。比如,面对成绩优秀与落后的两类学生,尽管教师都希望他们能取得进步,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还是习惯于把难度小的题目给学力弱的学生来完成,而难度大的题目则给优等生练习。或者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学生作答,学力弱的学生所获得的思考作答时间可能会比优等生少。久而久之,学生间的差距仍会得到维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保持积极且是合理的期待,这种目标的设定不一定都在学业成绩上,可以参照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全方位的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给每一个学生找亮点,然后来放大亮点,产生期待。同时,在过程中注重个体观察,密切了解学生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馈,在反馈时也不应简单地以成败来作结果上的判断,而要深入分析内在原因。总的说来,教师的期待不应只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以避免其可能遭受尴尬或挫折,而应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一步明确前行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