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班级日志 |
晚上收到一则短信,很客气地称呼我为“Mr.Cheng”,内容是反映我们班自习课的时候很吵,部分学生纪律性太差,随便下位置,上课铃声响了也像没听见一样,希望我有空多到教室转转。
应该说,这则短信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班级自习课纪律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随意下座位倒水或上厕所,讨论作业或说无关学习的话,打瞌睡等等,早在暑假前在教师的值日记录上就有记载,为此我还和班级纪律委员余敏怡商量过解决办法,她说那时自己只能喊几声,换取片刻的安宁,但不一会那些不自觉的人仍会不自觉地说话,让她颇为烦恼。后来在班级日志上看到秦溧的记录,主要是说周四和周五两天晚自习,因为没有老师在场,一些人随意说话,随意走动,影响他人的学习。为此,我召集班委开过一次会,决定让三位班长分工,抓住早中晚时间,管理好自习课,但是收效甚微。现在,又有人提到纪律问题,我认为虽不至于像短信所说的那样很吵,因为据我观察以及班干部的反馈,只是少数人说话、走动,也不是所有的自习课都如此,但既然问题提出来来,我们就去好好的面对它,分析它,解决它。
首先,我想说的一个观点是,与学生个人学习风格匹配的环境才是最佳的学习环境,绝对安静的环境与绝对吵闹的环境一样,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环境需要。这个观点是我在2004年获得的。那时,朋友送我一本叫《教育新思维》的书,我随便翻了翻,被其中一篇叫《常识与谬误——关于学生学习的流行谬误》的文章深深吸引。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列举了人们在提高学习效率的认识上存在的十五个误区,我印象中记得的就是“学生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下,学得更多,考试时发挥最好”这一误区了。现在找出那本书,可以看到作者的以下论述:“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都认为并清楚地记得当他们伴随着音乐学习时效果最好。另一项实验研究还表明,20%的小学生在一个有些声响的环境下比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测试时获得了更高的成绩。”作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否需要安静这一问题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性,不能一概而论。我虽然没有做过对比实验,但是我坚持认为,凡是求知欲强烈学生所采取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坐姿歪斜、听音乐等,只要不侵犯他人正当权益,都应该被尊重。在一间不大的教室里,有着不同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有的人是视觉学习者,他们静静看书最为有效,有的是听觉学习者,就需要听别人讲解并且讲得透彻,有的是动觉学习者,实践探索与总结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有的是综合感官学习者,也有交流型学习者,不一而足。也就是说,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看、思、写、背等传统学习方式只是理论或制度层面的最佳的学习方式,因为几乎所有人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了这样的训练并形成了习惯。但是我们也还应该注意到,仍有少数人没有改变自己的认知风格,或者说,高中前的教育培养了他们其他的学习风格。我认为,这些多元共存的学习风格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抑制。
其次,我想说我们班级学生在自习课上行为的实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个人是故意扰乱自习课秩序的。同学之间关系相对融洽,不存在主观上的为了要影响谁谁谁的成绩,而为故意制造干扰的。因为谁都明白,为了将别人拉下水,自己肯定先下水,结果必然得不偿失。这样分析已经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了,我相信我们九班人的道德品质。就是那些在自习课上小声讨论的学生,也都会压低声音,说明他们已经努力将对他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小声讨论显示出的也是一种尊重,只不过在客观上可能会影响到别人,尤其是影响到需要绝对安静环境来学习的同学,因此又显示了一些不尊重。这里的“尊重”与“不尊重”并不是对立且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换一种方式就可以解决,比如换个地方讨论。其他诸如下座位的情况主要是跑老师办公室问题目,倒水,拿学习资料,上厕所等,也都事出有因,可以理解,只是因为处事不周,准备不到位,才会仓促“犯规”,给人留下“随意”“散漫”的把柄。
第三,从学校常规管理的要求来看,学校要求自习课所有学生不讲话,不讨论,不离开座位,更不出门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管理显得苛刻,但是从应试的效果来看,这样的要求有合理之处。去年我所带的11班里,最终在高考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除了自身基础扎实,勤学好问的优点外,自习课专注也是一个共同点。像已经考进北大的贾宇亮,他在自习课上从未有过讨论、说话等行为,坐在座位上全神贯注,俨然一尊雕像。像同是考到400分上的靳若春,有时我在自习课找他做事时,他猛然一怔的表情,让我至今为打扰他潜心投入的状态而深深感疚。还有早就被南大理科强化班的周致远,不要说平时自习课,就是星期天自己到教室来看书,也是非常自觉。倒是那些喜欢说话、主张讨论的学生在高考中没有考出与自己资质匹配的成绩。茨威格曾揭示过罗丹这位雕塑大师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专注。显然,课堂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毋庸讳言,自习课是通过自律训练专注的最佳时间。浪费这个时间,就会丢失培养一个好习惯的机会。
第四,我们九班人在学习上都较有上进心,尽管个别人在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想,只要想学,就可以解决学习中绝大部分困难,剩下的就是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了。但是,不能以为它微不足道,就可以我行我素,有时一枚生锈的螺丝钉也会毁了一架庞大的机器。我认为,只要老师要求或建议到的,自己努力做好,那一定事半功倍。上好自习课不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方法,一个习惯。如果我们能在下课时间将要喝的水倒好,将需要交流或布置的事情安排好,内急问题解决掉,自习课的任务安排好,我们就可以省却很多精力来专心学习,也避免了给他人带来学业上的影响。我们强调凡事总有特例,比如拉肚子,出鼻血等,为此我们将会一如既往表示我们的理解和宽容。但是需要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你,绝不能靠类似的借口让自己松懈下来。因为“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一个喜欢找借口的人一定是容易懈怠的人,一个在懈怠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的人老天最终会让他彻底懈怠下来,而不会给他重来一次的机会。
做自己的主人,机会才能把握在你的手中。在我们班,我能从自习课的教室里看到有一些同学已经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他们是储安琪、韩倩文、曾健康、孙少白、程嘉妍、张昕、高烨、秦溧、彭逸帆、肖天培、谈家彬、方牧之、王苡人、孔思佳、陆晶桦、董昕、蒋群丰、李思婕、余敏怡等同学。虽然说人生没有最终的胜利可言,不过我还是愿意俗气地将每一次考试比作一次战役,希望在这一个个战场上胜利不应只属于他们,更是属于我们班的每一个人。因为唯有这样,我们班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