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观设计中砂土路面的做法 微信微博的回复总结
(2015-05-04 23:40:01)
标签:
育儿 |
景观设计中砂土路面的做法 微信微博的回复总结
今日傍晚发了一个求助信息:求助万能的微博/朋友圈 我们团队在上海一农场景观项目中拟做砂土路面,宽度3米,可以通游览车及后勤(运送垃圾、紧急时候小汽车)车辆,要求不起或少起尘土,雨天没有明显车辙。各位有没有成熟的做法推荐 十分感谢!(补充一下 其实我们和业主的想法比较一致 希望感觉和土路差不多 步行骑车很舒服 偶尔车辆压过也不会有很大的损伤。)
截止23:30得到很多友人的回复,在下首先表示感谢:
微信朋友圈:
1、 高目设计创始人张佳晶先生:洒满碎石不就可以了?反正藏区山路最省钱有效的就是在土路上撒石子,不需要做基础。或者就夯实也行吧。
是!碎石路 其实是可行的。
2、 华侨大学董靓老师的回复最霸气:整体植草,车道部分铺用碎石加泥沙!这说法够绿色,又有力度。确实,这是非常理想的做法。
3、 我们有一个方案是10公分三合土 垫层为10公分碎石 在下是素土夯实不知可行否?徐磊青老师的回复是 可行。
这个方案 济矿林科长的回复是:三合土在碎石垫层上部易浸水开裂。建议用红色胶泥土(一种粘土,易板结,有强度),与中砂,水泥做成三合土不知可否满足要求。一定要养护好。
4、 乡建院薛振冰老师的回复:我们村里有些院子用的三合土。效果很好,咋做的我就不知道了。
5、 城市规划系栾峰老师:我一直好奇老外是怎么做到的,同好奇。
6、 睢县规划办张主任的回复:建议到黄河滩区考察!
有去过黄河滩区的 举个手?谢谢!
7、 hassel 景观主管 萧泽厚总的回复:試試土壤固化劑
当问及土壤固化剂的时候,萧总的回复是 蛮生态的。他在台湾国家公园用过,不知道在大陆能否买到。
经查:确实可以用。
8、 野花野草创始人郑先生:可以参考高尔夫球场的做法,下到上层砾石,粗沙,细沙,做盲排和地形。
这个应该是可行的,但是成本会稍高,这个盲排应该是有成本的。
9、
老钱的回复:查了下,据说三合土是土、砂、和石灰的“桃園三結義”。硬度不小,土楼就那么建的(涨姿势了)。特殊配方還在三合土中加入紅糖、蛋清、糯米[偷笑][偷笑][偷笑]不知真假?
10、设计丰收负责人袁清华先生的回复:培田有种做法,用碎石淘米水,鸡蛋清还有石灰,泥土等做的,坚如磐石。很多专家研究了很多年,现在还不知道配方[呲牙]。我前几年见过,不听他们介绍以为就是石头。
11、沈梅华女士:过去参访古城墙,似乎是在土中加糯米夯的…
12、彭立女士:好像在国外看到很多的乡村最上面一层是十公分左右的瓜子石,这样才不会下雨泥泞、大风扬土。
13、东方园林宋俊先生:做过类似的,三合土可以再厚点增加到20,石子放在面层,粒径最好在1cm以下,5cm厚就够了。再考虑到长期使用,道路略高旁边基地,有0.5-1%的坡度,路的一侧再做上做排水沟。
14、华润置地詹立先生:操场参考性可能一般,因为荷载比车小,而且这种路面养护比较费劲,要洒水啊补土啊…
15、洪钧:如下雨,车多,容易压坏,要较大面积修
16、宁杰:老师,关键问题是要解决排水。
17、简圣贤博士:同问同求!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向荣老师做的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园路,做的非常好。上次王老师来同济讲座还特意咨询过,他说那个代价很大,下面的土是从安徽运过来的一种粘土,我也不知道是啥土,当时没敢细问下去,遗憾!
18、
19、李瑞冬老师:建议在素土夯实时做水泥土稳定路基,然后10公分以上碎石,表层用14公分左右的建筑渣土水稳层,有厂家生产,不会起尘,也能满足通车需求。
.....
20、北斗星景观工程虞金龙总:先素土夯实,再道路边界用杉木桩或聚酯片或片岩或砖勾边,再三合土八到十公分做融合垫层,然后双层过滤布再上面级配瓜子片8公分左右再小石子挑喜欢颜色,十五米左右有底部排中沟连接,这是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做法符合海绵城市要求雨洪排涝等,我司做了好几个案例,可以把图给你,做法南北方不一样
微博:
@二娃娘的男人 :泥结石路应该可以!
@光年的社火:黄豆大小的石籽盖在已经硬化比不多的土路上,石籽多少得自己试。就是这种,这种路要定期更新,重新铺小石籽,其实最经济实惠的做法是土路铺好后,撒十厘米以内的石籽,随着交通工具的碾压,慢慢和土融合。最好在路两边做固定围合石籽。
@平行宇宙的大肿:发来美国的做法:大概就是夯实最底部,中间15厘米厚基石(compacted base rock),然后顶部是5厘米厚(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砂石,看预算和用途决定要不要加粘合剂...
十分感谢各位友人的回复!综上所述所复,初步有如下结论
(由于希望步行和自行车比较舒服 所以 直接撒碎石的做法 只好先过滤了...)
第一种,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是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确有“泥结碎石路面”的做法。居然查到了碎石路面的起源!我是不是手贱!据考证古罗马帝国曾用石灰浆灌注碎石修筑路面。法国在18世纪中叶,俄国在18世纪末均曾用碎石铺路。19世纪初,英国J.L.马克当创用水结碎石路面成功,称为马克当路面。以后,相沿用它作为碎石路面的统称。稍后,英国又采用水泥结碎石路面,并为欧洲一些国家和澳大利亚所采用。中国在20世纪初创用泥结碎石修筑路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级配路面。居然是中国首创的泥结碎石路面!(资料来源于:http://www.baike.com/wiki/碎石路面)
碎石路面按施工方法及灌缝材料的不同,分水结碎石、水泥结碎石、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干压碎石、湿拌碎石等路面。
泥结碎石路面 它依靠粘土作为粘结材料,便于就地取材,施工简易,路面易于成型。所用石料不低于4级。施工方法有灌浆法、拌和法、层铺法数种。前两种施工方法效果较好。灌浆法施工时,将粘土调成泥浆,将主层碎石碾压稳定,然后灌浆扫匀,在表面未干燥时撒嵌缝料,用中型压路机碾压至表面不出现波浪。第二天对路面进行检查整修后,在路面处于半干半湿状态时,再用中型压路机作最终碾压,并撒石屑,压至路面密实稳定为止。待路面干燥后即可开放通车。拌和法施工时先将碎石摊平,然后洒水,铺粘土,用拖拉机牵引铧犁拌和,或用齿耙、铁锨拌和。先拌一遍,再洒水拌3~4遍,至粘土与碎石均匀混合为度,然后整平,撒封面料、压实。
噢耶!
第二种 土壤固化剂
第三种 三合土20cm,石子放在面层,粒径1cm以下,5cm厚就够了。再考虑到长期使用,道路略高旁边基地,有0.5-1%的坡度,路的一侧再做上做排水沟。
第四种 是董靓老师的霸气方案:整体植草,车道部分铺用碎石加泥沙。其实这个方案就是说,世上本没有路的 有了人和车就有了路。
第五种 从下到上层依次是:砾石,粗沙,细沙,做盲排和地形。
第六种先素土夯实,再道路边界用杉木桩或聚酯片或片岩或砖勾边,再三合土8到10cm做融合垫层,然后双层过滤布再上面级配瓜子片8cm左右再小石子挑喜欢颜色,十五米左右有底部排中沟连接。(这个是北斗星虞总实践过的景观是很靠谱的---这个双层过滤布是?)
再次感谢各位回复的好友 并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