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海昏侯国考古特展—青铜器篇

标签:
海昏侯五色炫耀首都博物馆陆中旅游 |
分类: 参观展览会 |









鼎铭释文为:“昌邑籍田铜鼎容十升重卌八斤第一”
一、
昌邑王,汉朝受封地建都昌邑的王室。有父子俩。父亲刘髆是汉武帝第五子,史称昌邑哀王。其子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即汉废帝,汉朝第9任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5岁袭父爵为昌邑王。汉昭帝于公元前74年四月病卒无后。霍光迎其继位,年19岁。27天后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去,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客死他乡,史称昌邑王或汉废帝。
二、籍田
籍田。亦称“藉田”。《汉书·文帝纪》诏:“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籍田,古代吉礼的一种。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它是“祈年”(祈求丰收)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自周、汉以下,各代多行之。然并非每年举行,亦有废而不举行者。届晨,以太牢祀先神农,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群臣以次耕,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孤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然后籍田令率其属耕播毕,礼成,命天下州县及时春耕。唐玄宗时,载其仪于《开元礼》。
《诗经·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耕,徂隰徂畛。”诗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毛传:“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颜师古注引韦昭曰:“籍,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通典.礼六》:“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亲载耒耜,置之车佑,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籍田千亩于南郊。冕而朱纮,躬秉耒,天子三推,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中国古老的巴民族所使用的一种名叫“錞于”的乐器。“錞于”的出现比编钟更早,其应用比编钟也更为广泛。编钟因为走入宫廷而成为皇亲国戚们的专属娱乐之器,而“錞于”除了是一种娱乐之器以外,它还是古代巴民族的部落首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在战争中号令三军的军乐器、同时又是巴民族用于祭祀和祈祷的神器。从构造上来看,“錞于”是圆筒形,它的声音更为清亮绵长,它的造型比编钟更为古朴无华,因此,编錞的出现,具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它既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青铜制打击乐器,也是古代少数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