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德國人富而不奢

标签:
食品浪费反腐倡廉陆中博客陆中杂谈 |
分类: 其他 |
据估算,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较保守的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看了一篇PPS有感,转载于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工作关系去德国慕尼黑五次,所以我相信PPS所述属实。
《生命时报》记者也实地调查了武汉、北京等地的大学食堂、小餐馆、酒店、个人家庭等,不仅发现食物浪费现象比人们想象得还严重,更揭示出隐藏在“浪费”背后的深层原因。
大学食堂一中午扔掉五六百斤剩饭菜
有个曾经很火的段子是这样说的:“等我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如今,一些大城市已经有不少人过上了这种“有钱”的生活。每天中午,是武汉大学学生食堂清洁工李阿姨最忙碌的时候,她腿脚勤快地随时收拾起桌上的剩饭剩菜,方便接下来的同学就餐。“打了这么多,没吃几口就要扔掉,太可惜了。”一个餐盘中的食物堆得像小山一样,但只被吃掉了一个“山尖”,李阿姨端起它,朝泔水桶的方向走去。还不到中午12点,这个高约80厘米、直径约60厘米的泔水桶中,已经装了近一半食物,里面有整个的馒头、花卷和各种饭菜。食堂里有近百个小餐桌,上面摆放着用来盛饭的纸餐盒。四位女生刚从餐桌离身,李阿姨马上过去收拾,发现纸餐盒里剩下一大半的饭菜都没有动。“今天的饭菜也太难吃了。”旁边一个女生小声嘀咕着,顺手将大半盒面条递给了李阿姨。李阿姨说,每天中午,仅她所在的这个食堂收集的剩饭剩菜,就能装满五六个泔水桶,一个泔水桶大约能装100斤,等于一中午就扔掉了五六百斤饭菜。
与食堂一墙之隔的马路边,刚当上小老板的张强正忙着擦桌子。这家有8张桌子的餐馆是他从朋友手中盘下来的,专做大学生的生意,菜价不贵,分量还很足。但提起剩饭剩菜,张强却一脸苦恼,“基本每桌都剩,晚饭和聚餐时尤其严重。”张强说,这么小的一个餐馆,每天差不多都能浪费一泔水桶的食物。由于泔水里油水不太多,他只好出钱请人运走,但“那些做水煮鱼、菜里油大的餐馆,不仅自己不用花钱,还能把泔水卖个好价钱。”
在北京一家四星级酒店,婚宴刚刚结束,值班经理崔颖领着记者转了一圈。大厅里有25张大圆桌,装菜的盘子在玻璃转盘上层层叠叠地堆着。清蒸鲈鱼、肘子、红烧肉、烤鸭等“硬菜”都剩下多半,有的菜甚至一口也没动过,吃完后也无人打包。崔颖说,酒店里浪费最严重的就是婚宴、节假日聚餐和商务宴请,它们大多讲究排场和分量,“不能让人觉得请客的人小气”。其次是酒店里的自助餐厅,也成为食物浪费的重灾区。“虽然桌子上都标明了,剩余食物超过50克就要多收一半的自助餐费,但服务员很少真的去称量。”崔颖说,对付这种规定,顾客的招数很多,比如将食物倒进火锅里搅乱,多拿些盘子分散装,甚至有人故意将食物扔到地上。
公款吃喝随意挥霍。据了解,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达到3000亿元,公款买单的餐桌,成为食物浪费的最大阵地。王国荣说,“反正不用自己花钱,想点多少点多少,想点多贵就点多贵”,是不少公款吃喝人的真实心态。
节约意识一代代丢失。现在问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可能根本不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什么意思。夏学銮表示,现在的孩子都是饭来张口,家长恨不得准备一大堆食物供他们挑选,不喜欢吃的马上扔掉,这样会让他们认为一切都来得容易,不需要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