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里之三味书屋(ZJ-2)

标签:
三味书屋百草园鱼乐园鲁迅故居浙江绍兴陆中摄影陆中博客陆中旅游 |
分类: 游中国 |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即鲁迅祖屋)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三味”:读书之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xī hǎi )。
1.古人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苦。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2.“三味”即“三昧”,
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故居小戏台——鱼乐园
鱼乐园属于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并非故里原有建筑。
鲁迅故里景区又一重要景点———朱家台门即“鲁迅笔下风情园”今天正式向游人开放。朱家台门位于鲁迅故里核心区块,是建于民国时期的花园式私人住宅,同时也是绍兴古城保护最完整的典型花园式台门,占地3000平方米。朱家台门又名“磐庐”,其主人原是鲁迅家的东邻、绍兴的巨富朱阆仙,后因破产卖给了他的本家、民国时期绍兴开明绅士朱仲华。修缮后的朱家台门被辟为“鲁迅笔下风情园”,设立“绍俗祝福”、“越俗漫话”、“迎神赛会”、“男婚女嫁”四个主体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