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

(2010-10-18 04:27:59)
标签:

圆明园

150周年祭

国耻难忘

陆中摄影

陆中

分类: 其他

历经150年才建成圆明园,在1860年10月18日被英法联军洗劫之后,付之一炬。截至今年,又是一个150年。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

圆明园全景图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

     此图于2010-10-09拍摄的圆明园新建的全景图墙,由三张照片拼接而成(拼接技术差)。三张照片的原图可在相册中浏览或下载。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
                            圆明园景点的历史图片(来自网络):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1 正大光明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行政区域。功能类似故宫太和殿、保和殿,亦是皇帝驾崩后停灵之处。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正大光明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2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3 远瀛观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4  万花阵即迷宫,现已经重新复建。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每年中秋节皇帝坐在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可以得到赏赐,所以又称黄花阵。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5 蓬岛瑶台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为相连的三座湖心岛,仿神话中一海三山之意,水雾中的蓬岛瑶台如仙境一般。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6 牡丹台就是后来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数百本。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来牡丹台观赏牡丹。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会聚一堂,传为佳话。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7 九州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部分建筑物为康熙年间所建。雍正初年,此部分景区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历史上著名的西太后(慈禧)为“懿嫔”时居住在此。九州清晏位于圆明园九州地区的中轴线上,此处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此处也是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册的地方。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8 鸿慈永诂,亦称安佑宫,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月地云居西北,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御容画像,是一处大型的寺庙园林,占地6.5万平方米,筑面积3600平方米。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9 方壶胜境在福海东北岸湾内,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圆明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得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10  澹泊宁静俗称田字房,又名淡泊清净。此景雍正5年1727年已建成。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11 别有洞天在福海南岸,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雍正时期曾在此处开炉炼丹,乾隆(1736-1795年在位)、嘉庆(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园居住。现今遗址处还留有石舫的基座。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图12 万方安和是以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为意境的一组景观,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称“万方安和”。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卍”字形,共33间殿宇,万字型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烧毁之前,洗劫现场纷纭万状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一开始“分赃”还显得有些秩序,成立了一个两国高级军官组成的“战利品委员会”,负责挑选出最好的物品呈送给法国皇帝和英国女王陛下,同时把最珍贵的物品保管起来,由联军日后平分。

蒙邦托和格兰特亲手选择了两柄隶属大清皇帝本人的镶金绿如意,准备献给两国君主;法国士兵在圆明园某个庭院的地窖里发现了价值80万法郎的金银锭,当即被在场的全体联军将士平分。

而后第二天,军官和士兵们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O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洗劫事件迫使清政府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正当择日签约时,英国公使额尔金和统帅格兰特,做出了让世人震惊的举措:下令火烧圆明园。

他们的说法是,要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而实际上,为了签定新的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早就谋划要给清朝政府一个严厉的教训——摧毁紫禁城或者夏宫圆明园。
国耻难忘!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50周年

2010-10-18 整理编制
文字和图片摘自:《地理e周刊》总第006期(地理观察:圆明园劫难150周年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