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我所要—— 油画写意展

标签:
油画写意写生中国美术馆参观展览会陆中摄影陆中旅游 |
分类: 参观展览会 |
这个在20世纪西来的绘画方法,曾滋养了中国绘画走向现代的历程,
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油画的专业化发展,都曾得益于写生的方式。
1980年以来,绘画从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艺术格局日益多元化。材料、语言、风格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局面。写生,不仅不再是主流的方法,甚至被认为是“穷途末路”。作者在写生跌入谷底的时期,依然踏上写生之路,从1996年开始,马不停蹄地联合各地画家,持续不断地在祖国的天南地北进行写生活动。与此同时,他深度反思近年来艺术发展中出现的语言模式化、意义贫困化、视觉粗糙化的倾向,以自己的实践心得,强调视觉质疑成见的力量,主张艺术家退回到普通公众的立场,像地球人一样直面现实地思考,以不能释怀的人生关切,推动艺术语言的发展。
作者的写生油画充满写意风采。作者认为写意的“意”,首先是“有点儿意思”的意。这不单单是一种风格样式,更是一种观察和表现的方法。作者兴酣落笔,作品元气淋漓。他说:“那些平凡素材但是被画得触目惊心的写意作品之中,有胆有魂,有血性,有真心。画面上那些热闹但是苍白的人群,那些矫饰但也迷人的念头,那些美丽但又盲目的生灵,那些无从逃避又不敢正视的命运,那些苦难人生里挣扎的不屈的灵魂……大千世界千红万紫,透过浮华,穿过表象,写意之笔直指人心,讲出几句朴素的话来。这是所谓现实主义的态度,这是所谓浪漫主义的态度,这是所谓现代后的态度,这也是当代中国人的态度。”这段话可以作为此次画展主标题“画我所要”的意义阐释。
作者戴士和是著名油画家,1948年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北京四中,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以及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造型学院院长。
在中国美术馆巧遇老同学,深忆学生生活,兴趣盎然。
2008-11-15
拍摄于中国美术馆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