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2008-08-08 05:40:41)
标签:

中国记忆

五千年文明

首都博物馆

陆中摄影

陆中

旅游

分类: 参观展览会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丰殖符号——人面鱼纹彩陶盆

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

彩画永不掉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

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

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

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同样内容的彩陶盆,

半坡遗址中曾出土几件。
上述说明来自网络,下面系展览说明,点击看大图,清晰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大地为宗——玉琮 cong

 【类别】:玉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良渚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简介】: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氏族的守护神——陶鹰尊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3600年)尺寸:高35.8厘米
1985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尊为盛酒器。器物造型与鹰的形状浑然一体,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鹰。

鹰的两腿空心,尾巴下垂落地,自然地形成“三足鼎立”, 既加大了容量,

又使其具有稳定性。新石器时代以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

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用鹰作器型可能与人们对鹰的崇拜有关,

这种动物矫健、凶猛,使当时的人们对其产生敬畏、崇拜。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狞历之美——龙虎纹铜尊:

 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

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

龙身蜿蜒,龙首探出,额有双角,阔吻巨口,两眼大睁。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

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虎头居中,为高浮雕,左右两侧是虎身,为浅浮雕。

裸体人头已被老虎含噬口中。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

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

在古代青铜艺术杰作中,此件龙虎尊当为佼佼者,被文物考古界视为珍宝,当之无愧。

龙虎尊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人面方鼎

    商代晚期铸品,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于湖南宁乡出土。原器通高38.5厘米,

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长方形体、二直耳、四柱足。器四角有较高的扉棱。器腹四面各高浮雕出形象相同的人面,

人面方圆、高颧骨、隆鼻、宽嘴、双目圆视、双眉下弯、双耳卷曲。

腹内壁铸铭文“大禾”二字,字体宏伟有力。人面纹方鼎的用途可能与祭天祈求丰收有关。

此鼎器形雄伟,在装饰上又以人面为饰,更为孤例。人面的形象极为奇异,

给观者一种望而生畏、冷艳怪诞的感觉,是一件匠心独运的青铜器精品。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商代宫廷的缩影——铜偶方彝

  商代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50~前1192年)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彝为容酒器,因形似两件方彝联成一体,故称偶方彝。

通体以云雷纹衬地,以浮雕技法表现了饕餮(tāotiè)、鸱鸮(chī xiāo)、

夔(kuí)龙、大象等动物形象。在器体的长侧边缘口沿,

各有七个缺口,缺口是专为放置酒斗而设计的。四面斜坡状器盖,

斜脊线及坡面中线上均铸出扉棱,盖脊有二钮,便于启合彝盖。

器底铭“妇好”二字。整个器型的构造颇像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雏形,

因此被誉为商代建筑宫殿的缩影。目前所见商代方彝中仅此一件偶方彝。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龙蟠虎踞壮威严——龙虎四环铜鼓座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尺寸:残高29、直径80厘米,重约100千克
1980年安徽省舒城县孔集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王子午铜鼎
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1978年淅川县下寺出土

  口径66厘米,高76厘米

  这是楚庄王之子、楚国令尹“王子午”墓中所出七件列鼎之一。

束腰平底状,侈耳、蹄足,口沿攀附6条龙形怪兽,

器腹满饰半浮雕的夔纹和窃曲纹。

  内腹与盖有铭文85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

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彩漆木雕双头镇墓兽

 湖北战国秦汉漆器 ,【制造材料】:木胎,雕制【规格】:高(未计鹿角)52厘米

【收藏地】: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日期】:1986

【出土地点】:江陵雨台山18号墓出土

由二对真鹿角与木质兽身和座拼合组成。两兽背向盘踞于器座上,

兽面凸眼、龇牙、长舌、曲颈。鹿角插于兽首。

兽身与座以黑漆为地,用红漆于兽颈部绘龙纹,

兽身下部和器座上绘几何纹、云纹、S形纹。
 方座浮雕出一些几何形方块并饰菱形纹、云纹、兽面纹。虬曲盘错的巨大鹿角,

对称兽体和稳重的方形底座构成了一个神秘的氛围。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现实与虚幻交融的浮雕--鸟兽龙纹铜壶
 年代:春秋晚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尺寸:高44.2厘米,口径16.5厘米,腹径25厘米,重6.82千克

  1923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  所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

  壶为酒器,也可作水器。以浮雕方式把器物装饰得精致富丽,怪异诡奇,

主体纹饰是人首鸟体的怪兽和龙相互缠绕,人首鸟体的怪兽《山海经》上多有记载,

如“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

“有元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人首鸟体的怪兽能和龙相互缠绕,

应是一种神异之兽,体现出人们对神灵世界的好奇与幻想。

在纹饰之间还浮雕有虎食人和牛、豹等动物,腹下一周雁纹,

这些纹饰在自然界中可以见到实物。纹饰的虚实结合和冶铸的精致,

体现了春秋时期晋国青铜铸造业的高度水平。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蔡侯铜方壶
春秋
    通高80厘米 口纵18.2厘米 口横18.7厘米
    1955年安徽省寿县西门蔡侯墓出土
  盖饰镂空八瓣莲花形。方颈,圆腹。颈部饰对称兽耳。腹部作“十”字带区划。

圈足四角各有一兽,昂首跪伏。有铭文6字。

此壶形体高大,装饰华丽,为春秋青铜艺术之珍品。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2008-8-01 拍摄于首都博物馆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五千年瑰宝(2)——首都博物馆(二)

今天要开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