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2008-02-26 04:36:57)
标签:

中国亭

发现北京

摄影

陆中

旅游

分类: 发现北京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双檐六角亭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亭内有精致的壁画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丹顶鹤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素馨花仙子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当年抗诏故迟开,
贬去东都心未灰,
到底天香誇第一,
万方争看牡丹来。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软件矫形)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亭连着廊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廊端又一四方亭
根据传说,春秋时期的巧匠鲁班由亭子的外型及功用发明了伞。有没有鲁班这个人,他是什么时间发明的伞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是古代的中国人既创造了亭又发明了伞,而且亭的出现肯定要比伞早得多就行了。问题在于,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起“亭”进而发明伞呢?其他古代文明中的人们也有屋居也会淋雨,怎么就没有关于“亭”和“伞”的奇思妙想呢?归因还是在文化理念上。
 
古代人类对天地万物是敬畏的,要么顶礼膜拜,一切顺从;要么出于生存的需要进行抗争。而古代的中国人却有着第三种理解,他们追求的是 “天人对应,天人合一”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古代中国人希望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摸索来达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这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智慧,这种智慧贯穿在中国人的一切文化现象中,反映在建筑上,于是便有了“亭”这种中国所特有的建筑形式。
 

 

双檐六角亭-中国亭系列12

2007年秋拍摄于北京长河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