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兔儿爷剃头挑子首都博物馆陆中摄影文化 |
分类: 参观展览会 |
传统节令风情展之三
兔儿爷是旧京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
过去给人理发(俗称剃头、推头)的理发匠是担着担子走街串巷,上门服务到家。担子的一头是热水,用于洗头。另一头是家什工具,这就是“一头热”的愿意。
所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或一头沉),是因为当时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定热度。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上挂钢(读去声)刀布和手巾。剃头挑子的这种模式,不但在北京是如此,就是从黑龙江直到四川也没有两样的。 |
2008-02-05 拍摄于首都博物馆
前一篇:十二生肖文化故事(SB2)
后一篇:画中的北京(S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