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发现北京城门城墙摄影陆中旅游 |
分类: 发现北京 |
第七篇
宣武门
宣武门俗称「死门」,多走囚车。其原因是当时北京的墓地多在今陶然亭一带,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门,清代的刑场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车也出宣武门。宣武门的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1920年拆除宣武门箭楼。
其实从儒家理论上讲,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地对应,取意“文治武安,江山永固”。因为取武为意,明清时期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便设在了宣武门外。而宣武门大街南端的菜市口,过去则是用来处决犯人,执行死刑的刑场。犯人问斩,都从宣武门出往菜市口,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顾问、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张先得。
在城墙被陆陆续续拆除的岁月里,这位年轻人以写实的手法绘制了大量古城楼水彩画,它们在今天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北京古城墙的珍贵史料。 |
宣武门,元代名为“顺承门”,明永乐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墙时修建,沿称元“顺承门”之名。正统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工程竣工。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义,改称“宣武门”。 |
以下是网络采集照片
宣武门箭楼
宣武门门洞
题目:北京城墙的拆除(该文详细的记录了拆除的顶层的斗争,
原来始作俑者是毛首。)
发布人:圣凡力百
http://www.ax999.org/wzhview.asp?id=3988
2008-01-01拍摄于首都博物馆
前一篇:凯旋而归安定门(CM六)
后一篇:左文右武崇文门(CM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