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孩子宫被误切”不实 医患关系经不起假新闻的祸害!

(2013-12-23 22:28:29)
标签:

假新闻

祸害

医患关系

健康

  惊世骇俗的新闻被认定为假消息,被“切”掉的子宫又“失而复得”

  日前,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引发热议。今年3月,郑州一10岁女孩腹部疼痛,到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阑尾炎,手术出院后,还是肚子疼。7月到多家医院检查均被告知:女孩子宫被切除了!家属曾找涉事医院交涉,院方称:诊断非常明确,手术非常成功,女孩家长耍无赖!然而,就在网络上关于医德沦丧的讨伐来势汹汹时,大河网记者初步核实,该消息失实。河南省二院声明:第三方查女孩子宫存在,家属藏匿结果多次堵医院门,无赖闹事,恩将仇报。一时间峰回路转,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为何众人瞬间轻信?

  事件回顾

  1022时 女孩做阑尾手术被切除子宫 院方称手术很成功

  1111时 第三方查女孩子宫存在 家属藏匿结果多次堵门闹事,恩将仇报!

  111310岁女孩做阑尾手术被切子宫初步认定为假消息

  两个器官位置不同难弄错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搜狐健康专访了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龙燕,她认为误切子宫几乎不可能发生。“两个部位不同,根本不相邻,两个器官外观差别很大,从解剖学来说很容易分辨出来,不可能混淆。”

  病理切片没法“说谎”

  另外,这个病例有病理结果,就可以很明确的判断手术部位。“病理结果、手术记录是不能骗人的。”龙医生强调。

  微博上,认证网友@烧伤超人阿宝也发表意见——子宫误认成阑尾并非不可能,阑尾形态位置变异很大,有时又短又粗。孩子子宫未发育,没经验又粗心医生将子宫和低位短粗型阑尾混淆,阑尾手术误切子宫的事情的确发生过。但是,切下的标本是要常规做病理切片检查的,这绝无可能搞错。患儿病理写的很清楚:阑尾炎且腔内有粪石,误切可能事实上已经被排除。

  切子宫不是一个医生能做的

  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许主任接受采访时称,这种切除阑尾却切除子宫的事故百分之一千都不可能发生。他说,在一场手术中,除了医生还有麻醉师,护士等人士,阑尾炎手术却拿出一个子宫不是单个医生就能完成的。

  没有子宫不代表子宫被切

  在龙医生看来,女孩先天性无子宫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先天性染色体发育异常,属两性畸形。外表可以表现为完美的女性特征,即外阴、乳房发育均正常,但阴道里根本没有子宫,这种情况很常见。另外,像先天性单侧肾也属于这种情况。先天畸形容易造成假象,没有经过详细调查不可以轻易下结论。

  术前没有查出这种情况,龙燕医生猜测,由于切阑尾属于外科手术,如果阑尾炎表征很明显,没有进行妇科B超检查也属正常,导致医生和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异常。

  那些年,不断上演的乌龙闹剧

  一出出闹剧就这样不断被炮制出来

  这则新闻最早是来源于新闻晨报的官方微博,但并没有一家媒体正规发布,却迅速被各种营销账号纷纷添油加醋,最终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事实上,这些年,一出出闹剧就这样被不断被炮制出来。

  保温箱烤死婴儿

  起初报道:2013719日,一条名为“福建泉州儿童医院烤死新生儿”的微博日前在网上传开,微博称“泉州儿童医院一个刚出生婴儿放保温箱,因温度太高,被活活烤死”,其配发的数张照片更是触目惊心。

  最终事实:尽管因家属不同意尸检而无法确证患儿死因,但基于调查排除保温箱故障、终以初步鉴定死于感染。有网名“医者在途”的网友也指出,所谓烫伤可能是感染,获得专业人士纷纷转发。

  助产士缝肛门

  起初报道:2010723日,深圳林女士在凤凰医院顺产下一男婴后,丈夫发现肛门处有缝线,认为是因索要红包未成给遭到报复,产妇肛门被缝了,而助产士称是免费为其做了痔疮手术,双方为此闹僵,成了满城风雨的“缝肛门”事件。

  最终事实:据多方调查的事实是,所谓“产妇肛门被缝”及红包等情况并不存在,助产士张吉荣对林某实施的是“缝扎止血”手术,只是对痔疮做了处理。“缝肛门”其实无中生有。然而当事双方生活因官司改变,助产士张吉荣丢了工作,回到老家,生活拮据;陈默妻子精神抑郁,陈默自己也为照顾家庭、打官司无法照料生意,失去工作,经济困窘。

  8毛钱治病

  起初报道:201198日深圳媒体以《十万元手术八毛钱治愈?》为题报道:深圳陈先生刚出生的儿子被深圳市儿童医院怀疑为先天性巨结肠,建议进行造瘘活检手术,手术费超过十万。而他带儿子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开了八毛钱“就治好了”。 陈先生愤然向深圳市儿童医院索赔。报道刊发后引来全国关注,被称为“八毛门”。

  最终事实:“8毛门”患儿小志康复早已出院,据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医护人员说,小志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后小志体重比入院时增长1公斤。而患儿家长陈刚也于发布了给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致歉信,相关媒体也就8毛钱治病报道致歉。

  不实报道祸害医患关系

  愿这出闹剧早日收场,医患关系再经不起折腾乌龙折腾

  回溯相关舆情发酵与扩散的过程,再次让人警思此前诸多类似案例所提出的命题:面对骇人听闻的传言,应该如何“理性地认知”?舆论如何屏蔽纷繁“专业地引导”?

  骇人听闻且冲突性的新闻更容易吸引眼球,煽动情绪。媒体帮助弱势群体发声本没有异议,如果在不经调查核实就发布虚假新闻,煽动网民读者的情绪,实属不该。

  随着“八毛门”事件、“缝肛门事件”真相不断浮出水面,最终被证实为假新闻,媒体该形成一种敬畏真相的共识,切不可在无知、无责的惯养下继续做着侵犯个人、集体甚至是整个社会利益的无德之事。

  而作为公众,倾向于用自己的惯性思维认定事实。更容易相信医患关系中所谓“弱者”,“只论立场,不问真相”,盲从而缺乏理性思考。一旦事件出现反转,众人往往大跌眼镜,“大妈碰瓷外国小伙”如此,医生将子宫当阑尾切亦是如此。愿这出闹剧早日收场,医患关系再经不起折腾乌龙折腾。

  尊重医患关系中的真相,给真相一点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