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伪科学战士方舟子先生在媒体上发表公开言论,说眼保健操是伪科学。一时间,“眼保健操无用,应该取消”的呼声不断,在中小学推广了40余年的眼保健操遭到了来自学生、家长、老师等方方面面的质疑,眼保健操的利弊和去留成了公众关注的话题。
方先生的主要论据之一是,世界上只有中国在推行眼保健操,但中国学生的近视率却高居世界第二,不做眼保健操的美国,近视率却只有25%。这种证据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为至今,虽然引起近视的原因及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有关研究已经表明学生近视率高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包括人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其中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看电视、操作电脑和玩电子游戏等滥用眼的行为是被认为是最主要诱发因素。推行眼保健操与学生近视率高两者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谁也说不准,当初我国要是不推行眼保健操的话,近视率就可能是世界第一了,而美国人要是做眼保健操,近视率还可能更低呢?还好,方先生还比较诚实地告诉大家近视率世界第一的国家,没有推行眼保健操。
方先生的另一个主要证据是,英国有一项研究表明,“近视主要受基因控制,与后天因素的关系不大”。而有研究还表明受遗传基因控制明显的主要是高度近视(高于600度),低度近视(低于300度)则这种影响根本就不明显,但高度近视的人在近视人群中只占少数,这竟然被方先生给忽略了。他的结论是:“如果你没有近视基因,那么不管你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频繁用眼,也不会得近视。而如果你有近视基因,那么就会逐渐变近视,环境因素是不重要的”。不知道他在下这个结论之前有没有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来证明。如果还没有被证明,就拿来做指责眼保健操是伪科学的论据这能算是科学的态度吗?
北京市中小学从1963年开始推广眼保健操,眼保健操由当时的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室刘世铭主任根据祖国医学的推拿法、经络穴位,再结合医疗体育编创而成的一种按摩疗法。最初的眼保健操一共有8节,有文字性的说明介绍,也配有穴位图,1972年眼保健操简化为5节一直延续至今。大量实践证明只要操作正确,眼保健操可以通过放松眼部肌肉、通经活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来缓解视觉疲劳这是肯定的,对眼保健操是有积极作用的,对近视眼的防治也是有益处的。当然,眼保健操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既然近视率高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所以想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通过做眼保健操来防治近视,显然也是不科学的。这就象目前大家能切身感受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光指望医务人员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一样。
至今,眼球生长发育期看近过度和近视的发生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已被很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证实。因为近看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睫状肌长期持续收缩,可先形成调节痉挛,视觉疲劳,以后进一步发展成为近视。早在1980年,一个名叫Wallman的外国学者,就用雏鸡实验证明了鸡的眼睛长期看近不能看远可形成高度近视和眼轴变长,而既能正常看近又能看远的和长期只能看远的鸡均未发生这种变化。后来又有很多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长期看近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并非象方先生所说的主要由“基因控制”。也就是说眼睛的生长发育期看近的时间就像一种有限的资源一样,如果消耗超过了这个限度,眼球就会发生病理变化,就会引起近视。(当然因为人有个体差异,各人的限度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笔者一直提倡并多次在媒体上呼吁
“节约用眼”的根本原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时间……类似的教诲,我们从小到大已经听过很多。大凡需要节约的东西,总因为它是有限的,无度挥霍终有枯竭的一天。对于方先生说“没有近视基因”的人在生长发育期如果无度挥霍看近的时间,也难逃此劫。至于,有人将“用不干净的手做眼保健操,容易导致眼部感染”也作为取消眼保健操的理由就更为可笑了,当然,就此也能提醒大家做眼保健操一定要按规范进行!我觉得在目前近视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还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来应对的情况下,大家只有树立起
“节约用眼”的观念,积极研究、探索防治近视的方法,而不是武断地否定眼保健操。当然,现行的眼保健操是不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才能达到最好的眼保健和防治近视的效果也是值得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