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之道

(2007-06-19 02:02:58)
心灵之道
 
 

心灵之道心灵之道心灵之道心灵之道

以上图片为〈〈ELLE〉〉七月号刊登/摄影冯海/演出杜鹃/发型化妆唐毅

 

聆听过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便深深感慨于她知识渊博的魅力和前人对人生感悟的总结。其中的一段非常精彩: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简单地说,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常常会说,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

  其实,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物质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要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于丹的很多见解,让我明白内心的快乐也来源于对周遭一切欣然接受又积极应对!今天在上海机场偶遇她,和她聊了几句,更觉她是开朗热情的幸福女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好久不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