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邮票中顾恺之的画

(2012-12-29 01:48:43)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邮票中顾恺之的画作者:又强又靓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上的成就,使其在中国绘画史上名垂千秋。

    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已无传。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此图是依据西晋张华 《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十二段,现存唐摹本仅剩九段。此图的原作早已失传,现存的《女史箴图》有两个摹本。一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南宋人所摹;另一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掠,传为唐人所摹,现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现在诸家著录均采用此摹本。这本《女史箴图》原来只藏于皇宫贵族之手,作为拥有无数国宝奇珍的皇帝,乾隆把它视为最爱,在卷尾留下亲笔题字。画卷上留下的名字显示,每一个见其真容的人都曾声名显赫。但是这件稀世之宝在1900年八
国联军的掠夺下,从中国神秘消失,之后传闻,被一名英国军官以两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孙立仁将军在缅甸以不满一千中国远征军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日本鬼子,救出七千英军官兵。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做为谢礼。中国战事吃紧,所以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 这件事英国人做的太他妈的不地道,哪有拿从人家抢来的东西做为答谢人家礼物的筹码。

     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女史箴图》高25厘米,长249.5厘米。内容分九段,每段画一个故事。由于顾恺之对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生活的某些侧面。作品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http://s4/small/78334017g9f71bbd3ce73&690
“修容饰性”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
就是说人们都只知修饰容貌,而不知修心养性比这更重要。画面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发髻。铜镜为圆形,放在一特制的镜架上,镜子旁还有长、圆不同的漆器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
北非的多哥共和国在千禧年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漆器中的背景是《女史箴图》之“修容
饰性”



“冯媛当熊”的主角是汉元帝大臣冯奉世的长女冯媛。冯奉世的女儿中冯媛是难得http://s5/small/78334017g7658301aad54&690
一见的巾帼须眉。当时冯媛选入宫庭,被封为冯婕妤。一天,汉元帝携同妃嫔,在
上林苑观兽斗,不想有头大熊,突然跳出栅栏,直扑汉元帝。当时汉元帝左右只是
些女眷,见此情景,惊慌失措,返身便跑。唯有冯媛从皇帝身后闪出来,一直往前,
挡住了熊的去路。因为有此一挡,左右护卫才能及时赶到,斧钺齐下,制服了那头
大熊。而冯媛当熊舍身救汉元帝的故事也成为后妃贤德忠君的一段佳话。

安提瓜和巴布达在千禧年邮票中采用了《女史箴图》“冯媛当熊”。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大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此文词藻富丽,意境绵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这一文学名著进行构思创作,绘制了出神入化的《洛神赋图》,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
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2005年9月28日发行《洛神赋图》特种邮票1套10枚。

http://s12/middle/78334017g9f71f3e33f6b&690













借助邮票印制独有的精细手段,画卷原作长五米有余的《洛神赋图》得以被呈现于方寸之内,本已极为精彩,但如果能够再在保持原画风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连同《洛神赋》全文一并呈现给观赏者,就更能真实地反映这两件不朽名作的历史渊源,极大地增加此套邮票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集邮精品,从而吸引集邮
以及其他各界人士更多的关注,产生更好的文化传播效应。

  出于这样一种愿望,邮票《洛神赋图》的印制特别尝试采用了“无墨雕刻”工艺,即,将《洛神赋》全文(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共计千余字,经缩微后分散制作于 10枚邮票之中,较好地达到了既不影响《洛神赋图》原作风貌,又能对照《洛神赋图》加以阅读的双重目的。

  所谓“无墨雕刻工艺”,是指采用雕刻制版方法压制作出《洛神赋》通篇文字,但印刷过程中并不施墨,所以文字被压印后凸出于纸面却并不具有单独的颜色,全部隐藏于图案背景色之中,加之文字非常细小,所以对原作色彩全无影响。但是 通过对光线角度的调整,把灯光和纸面基本平行照射。哇!!!!!! 精美的雕刻文字
神奇的浮现出来。有一种魔幻的效果, 真是妙不可言。(如下图)

http://s13/middle/78334017g9f7200630f3c&690















  该套邮票置入全篇赋文1200字(加上题跋文字),是中国古画邮票文字最多的一套邮票;是在邮票印刷上使用“无墨雕刻”工艺;是将不同年代、不同作者的姊妹书画篇(《洛神赋》及《洛神赋图》)在邮票上会合。总之,《洛神赋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邮票上的第一,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邮票中的精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